第1章 少年孫武(1)(1 / 3)

一、戰亂春秋

在春秋時期之前,是中國曆史上的西周。在周王朝的後期,統治者昏庸無能,荒淫無道,周幽王即位後統治更加腐敗昏聵。有一次他為了博得寵愛的美姬褒姒一笑,竟然把驪山的烽火都給點燃了,諸侯們看到烽火以為外敵入侵,千裏迢迢火速趕來救援,卻發現根本沒有什麼敵情,原來是周幽王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弄得他們很是光火。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烽火戲諸侯”。美人褒姒最終是眉開顏笑了,不過卻賠上了周幽王的性命和江山。

公元前770年,新近繼位的周平王在鄭、秦、晉等諸侯的護衛下揮淚作別已經淪陷的鎬京,遷都洛邑,史稱東周。不過很顯然,周天子那振臂一呼的歲月早已一去不複返了,在諸侯的眼裏,他隻是名義上的天子,一個遲早都要被廢除的擺設,他這個君王已經名存實亡。那些諸侯們心想:現在已經是天下大亂,誰的矛利,誰的盾堅,誰善於把握戰機,誰善於籠絡人心,這江山也就是誰的了。於是,各路諸侯紛紛亮出底牌,招兵買馬,兼並割據,頓時烽煙再起,戰火紛飛。

至此以後,中原的諸侯國開始不再定期向周天子臣服和納貢,因此周王室隻好低聲下氣地向各國“求賻”、“求金”、“求車”,其自身的贏弱和不堪一擊更是增添了諸侯國的蔑視。鄭莊公率先舉起爭霸大旗。他運用“魚麗之陣”大勝周聯軍,還用箭射傷了周桓王,實為王族恥辱;後來的晉文公更是不把周平王放在眼裏,在舉行盟會時把天子當成小醜似的使來喚去。當然,傀儡的意義就在於“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盡管沒人聽他的話,但作為一個擺設還是要擺著的,他的名號起碼還能派上一點用處。最為典型的便是各諸侯國不約而同地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這不過是打著保護周天子的名義,借著抗擊狄夷的口實,為自己稱霸的目標服務罷了。

於是,繼鄭莊公揭開爭霸序幕之後,各路諸侯競相登場。在中國的東部,齊國的國君齊桓公雄心勃勃,任用足智多謀的管仲,把國家內政治理得井井有條,使得齊國不僅經濟發展,而且軍事實力也大大增強。它一方麵聯合華夏諸國打退了狄夷的進犯,另一方麵又派兵遠涉漢水,一舉挫敗了南方楚國北進的企圖,在諸侯國中樹立了極高的威信。公元前651年,齊桓公邀集天下諸侯會聚葵丘,甚至連周天子都派使臣到會,至此確立了他的中原霸主地位。這次會盟就是曆史上有名的“葵丘會盟”。

光陰變幻莫測,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從來沒有萬古不變的基業。齊桓公死後,齊國爆發內亂,霸主地位亦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便是晉楚兩國曠日持久的爭霸,從晉文公、楚莊王到晉悼公,這一百多年中,誰都沒能把這霸主地位坐穩過。除了中原之上的群雄逐鹿、烽火連天之外,邊境戰事也是連綿不斷,中原各國與周邊的“戎狄”部落多有戰事。秦穆公派兵討伐西戎,晉國征服了周邊的赤狄、白狄部落,齊國滅了萊夷,楚國則吞並了漢淮流域上的幾個小國。

在當時,大大小小的國家都卷入這連綿不絕的兵戈之亂,這片曾經寧靜和安詳的土地,在這漫長的幾百年中卻是刀光劍影、殺氣衝天。整個春秋時期,戰爭的頻繁程度遠遠超過了夏、商、周時期,三百餘年之中,爆發的戰爭不下數百次,烽煙迭起、劍戈交接、戰馬呼嘯、戰鼓隆隆,到處生靈塗炭,哀鴻遍野,一片腥風血雨、風雨飄搖的慘景。

曆史總是顯出它矛盾交織的兩麵。生命的困苦與不幸往往會成就曆史上無數次經典的戰役:這裏有鄭莊公克段之戰,鄭、衛製北之戰,鄭、衛、宋東門之戰,鄭抗北戎之戰,周、鄭繻葛之戰,齊、魯長勺之戰,晉假途滅虢之戰,齊、楚泓水之戰,晉、楚城濮之戰,秦、晉崤之戰,晉、齊鞍之戰,晉、楚之戰,晉、楚郛陵之戰,吳、楚柏舉之戰,吳、越笠澤之戰……這之中有講求禮法的正麵會戰,還充斥著更多“不合正道”的戰法,如城池攻守戰、要塞爭奪戰、奇襲突擊戰,或誘敵深入、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等不一而足。軍事戰術千變萬化,如長勺之戰中魯國審時度勢,抓住時機後發製人;城濮之戰中,晉軍自知實力有限,卻能合理利用天時地利,最終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在崤之戰中,晉軍預設埋伏,出其不意攻敵軍於手足無措之中;笠澤之役中,越軍兩翼佯攻,卻中路突破等等,都是古往今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精彩戰役。

就整個春秋時期來講,大約到了公元前546年的時候。大規模的戰爭才慢慢地停歇下來。十四個諸侯國的代表在宋國舉行了一次會議,決定卸甲止戈。戰爭讓中原各國元氣大傷,它們都需要休養生息,中原大地露出了一絲和平的曙光。

但春秋戰國總是難以真正遠離戰爭,大戰少了,小戰依然頻繁,即使有暫時的喘息機會,在片刻的寧靜之後必將有更大規模的相互殺戮。打退外敵、充實國力、擴張領土成為當時各國政治的核心目標,“戰”毫無疑問成為那個時代的頭等大事和首要主題。

不過,戰亂在客觀上造成政治和言論的寬鬆,為這個時代在思想上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從而湧現出老子、孔子、墨子、孫子等諸子學說,開創了中國思想史上尤為燦爛輝煌的篇章;反過來,這些思想上的開拓者紛紛或傳道,或輔佐君王,在政治、經濟、軍事諸方麵都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學說:有的幫助國家在政治上走向強大,從而建立起了軍事爭霸的信心,有的則直接為君主的軍事戰略出謀劃策。隨著生產技術和製造技能的不斷提高,兵器性能得到提高,種類大大增加,戰爭的等級也越來越高,越來越需要善於帶兵的將領和善於出謀劃策的軍師,於是一些人便獲得了曆史的垂青,他們有機會登頂於時代的製高點,意氣風發,指點江山,風雲際會,施展才華。所以,軍事家孫子出現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應該是時代的趨勢和現實的要求所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