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驅動轉型探析(1 / 2)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驅動轉型探析

經濟視野

作者:周霞

摘 要:市場化改革是當前經濟改革的核心,市場化改革的途徑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從基礎性到決定性的轉型。經濟體製改革實際上就是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驅動轉型使企業擁有更多自主權,從而加大企業資源優化配置的動力。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驅動轉型具有實踐價值,未來需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關鍵詞:市場;資源配置;驅動轉型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強調“經濟體製改革是全麵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一、市場在資源配置中驅動轉型的必然性

市場化改革是當前經濟改革的核心,市場化改革的途徑就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從基礎性到決定性的轉型。市場從基礎性到決定性的轉型使政府歸位,重新確定了經濟秩序中市場和政府分擔的社會任務,政府的任務是社會治理,經濟運行的主要規則體現為市場自發調節,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驅動轉型是經濟體製改革深化的表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驅動轉型實則是用市場機製替代計劃機製,凸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是由我國36年來經濟發展規律決定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供求規律、競爭規律決定著企業發展成敗,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在驅動轉型的過程中更為受益。

經濟體製改革實際上就是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資源配置是按照市場需求對不同經濟主體資源上的分配。市場經濟中的資源配置是由價格來決定的。計劃經濟時代是按照計劃來實現資源配置,是政府驅動,市場經濟則是順應價格按照市場的供求關係變化規律的市場驅動。經濟發展至今,計劃經濟因強加在市場上的驅動力不能客觀反映市場需要而被曆史淘汰,市場經濟模式因遵循市場自身規律符合時代標準被推上經濟舞台。在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前提下,價格完全按照市場供求關係變動是不可能的,計劃經濟應時而生,計劃經濟在建國初符合我國國情。隨著改革開放,大量資本湧入市場,如果依然按照計劃經濟來分配資源,無法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限製市場潛能的開發。市場經濟提高了資源配置的自由度和自主權,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

二、市場在資源配置驅動轉型的實踐價值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驅動轉型使企業擁有更多自主權,從而加大企業資源優化配置的動力。企業的運營目的是盈利,將企業拋向市場自由競爭,促使企業必須依靠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來增大市場占有率,在生產的各個環節提高效率,企業活力得到有效激發。在市場價格受供求關係影響下,企業經營者根據市場來調整經營策略,在參與社會競爭中更容易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市場的驅動轉型使優勝劣汰更為激烈,但也從驅動力量上提高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在全球一體化的條件下,隻有搞活經濟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