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6章(2 / 2)

這句話無異於火上澆油,一時間,那些個衛兵看向王征慎的目光幾乎要將他穿出個洞來。

王征慎心頭的火氣鼓鼓而來,他猛地一甩衣袖,轉身離開了。

然而他沒想到,這竟還沒完,等到晚上,又有一個衛兵登門來報,拐彎抹角的將司元的話向他重複了一邊。話是說的委婉,可其實也不過就是一個意思,讓他以後看見藺子桑要記得繞道走。

王征慎差點背過氣去。

轉眼到貝葉城已經快有小半個月,那些在第一天被嚇走的異國商人在這個時候又蠢蠢欲動起來。貝葉城是個極其重要的交通樞紐,不從這裏經過便要繞道許久,前後加起來極其不劃算。因此,拖到這個時候,有幾個關係與大齊國還算交好的小國試探著到了貝葉城下探口風了。

貝葉城三個打字被重新雕刻粉刷,字體雄渾張揚,光從這一點就已經能夠看出,貝葉城今時不同往日。

幾個小國的來人都是商人,即使被放行了,也隻覺得自己的腦袋拴在了褲腰帶上,還將落不落的,隨著那些個衛兵整齊的踏步聲一高一低的四處飄動,總歸不在自己的腦袋上。

對於他們的來到,城裏已經有人早作準備。隋歸唐接待他們時還算客氣,可無奈他的身邊還站了一個黑臉的胡景逸,不開口說話已經能夠將人嚇個好歹。

貝葉城的街道上靜悄悄的,唯有的一些聲響便是從學堂裏傳出來的朗朗讀書聲。商人們被一個個安排著與隋歸唐見麵,沒有排上號的便先都在客棧裏等著。客棧裏的裝飾與布置一如他們曾近所熟悉那樣的奢靡無度,然而貝葉城卻大不相同了。

商人站在隻開了一條小縫的窗邊往下瞧,街道上的衛兵大概半刻鍾就會經過一次。而原本貝葉城裏那些最底層唯唯諾諾的百姓們都挺直了胸膛,再也沒有曾經那樣的卑微與屈辱。

“通商是好事,多少代的繁盛都由此而生,隻是貝葉城裏的規矩已經壞了很多年,至今依舊不甚明晰,這是不好的,如今世道變了,許多事情總也要跟著一起變一變才是,你們覺得呢?”

隋歸唐的話說的圓滑而客氣,可下麵那些人哪裏有一個敢真與他客氣的。更別提胡景逸在一邊粗著嗓子道,“說著些廢話作甚,他們敢如何,”他說著抬了抬身側的刀柄,這一個小動作差點嚇得下麵的人腿軟。

“隋大人所言極是,如今大齊國接手了貝葉城,那麼一切規矩於法度自當依照你們的意思來,我們隻是些小商人,自然沒有二話。”

“那麼我就將話明說,通關打點一律不必,途徑貝葉城的貨物無論多少,提交其中一成價值,剩下的旅店吃喝以及貨物的暫存等都另外算過。”

這種算法無疑是讓很多原本已經做好再被割一層肉的商人大大的鬆了一口的。這與原本風國人掌管下的貝葉城相比,隻能說是再公道不過了。

眾人連忙都點頭應了。

隋歸唐接著道,“貝葉城裏的百姓受過不少屈辱,不知道多少人忘了他們才是這城池原來的主人,從今以後,客隨主便,這四個字,你們記在心裏便是。”

眾人後脊梁骨蹭蹭的往下冒冷汗。曾經的貝葉城裏,大齊百姓地位低下,所受到的辱沒並不僅僅來自於風國人之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也有這些商人隨流而為。隋歸唐的這些話無疑是敲打,也是警告。

貝葉城停滯了許久的齒輪在人為的介入之下又緩緩的開始運作起來。然而,與此同時,遠在京都城的皇帝這個時候才拿到關於司元屠城的消息。

“數千人無一存活,慘狀之駭人,此生難忘……”經過王征慎渲染的情形被他洋洋灑灑的長書千字呈到皇帝的麵前。

皇帝清楚司元接受貝葉城的過程必然不會是一帆風順,可他斷然沒有想到,司元在沒有提前知會過自己的情況下,敢自己先做出這樣的決斷來。

他一方麵開始擔心大齊國與風國剛開始轉好的關係,另一方麵,他又有些無謂。這是司元大膽妄為惹出來的禍患,他不過帶著幾百人的精兵,倘若真的惹怒了風國人,縱使有著戰神的名號又如何?楚鈺帶領的軍隊沒有一個月的功夫不一定能到得了貝葉城。

皇帝放下手裏的奏折,決心先按捺住心底的情緒,靜觀其變。

京都城裏的這一位主能夠耐下性子,穆野卻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