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1 / 2)

第四十一章:

他略一怔,便低頭拱手行了禮,“微臣參見皇上,憐妃娘娘。”

“愛卿免禮,”皇帝原本想站起來走到下麵去扶王啟正,卻偏偏被憐妃纏住了手腳,她一張嬌媚的小臉微微蹙著眉頭,任性的束縛著他的手臂。

皇帝有些無奈,他看著書案下站著的中堂大人。見他臉色無恙,這才稍稍安下心來。

“憐兒聽話,你先去寢宮等著我,我和中堂大人說完話就去找你?”

憐妃盯著皇帝看了一會兒,然後才慢吞吞的站了起來,帶著兩個宮女一塊出去了。

皇帝便鬆了一口氣,他連忙往前走了兩步,離得王啟正近了些,然後又高聲道,“來人啊,給中堂大人賜座!”

王啟正的輩分和地位,當值得皇帝這般對待。是以,這禦書房的座位他坐的十分穩妥。

皇帝打小就過的安穩,大事小事自有中堂與太後決斷,是以到了這個時候,他自己親政了,也還是少不了要依仗著中堂。平日裏在朝堂之上不能太過明顯,隻能常常將人請到禦書房來商議政事。

“朕越想越覺得不妥當,司元終歸是個心頭大患,”隻要司元一天握著兵權,皇帝便一天無法睡得安穩。

“司將軍年輕有為,勞苦功高,皇上不該因為些許忌憚便不加封賞,照著司將軍的作為理應該封侯了,”王啟正說話不疾不徐,麵上還微微露著和緩的笑意。

然而他說出來的話卻讓年輕皇帝麵色一變。

“他如今不過是擔著個將軍的名號,已然讓朕夜不能寐,還要大行封賞?”

“皇上,”王啟正站起來,朝著皇帝拱了拱手道,“封侯封爵到底隻是些虛名,與皇室無礙,但是對於司將軍與大齊的百姓來說卻並非如此。”

迎著皇帝臉上露出的疑惑神情,王啟正接著解釋道,“論功行賞,這本就是君臣相處之道,皇上隻有將這樣的禮數做全了才不會落人話柄,再者,司將軍戎馬十餘載,到如今舍身換來的大齊安穩和樂,他理應也跟著過些和樂安穩的日子,賜了爵位,邊關的戰事也便不可再勞司將軍舍命了。”

皇帝這才露出了了然的神情,他將王啟正的話放在嘴裏反複咀嚼了兩遍後,臉上猛然露出笑意來。

“那朕這便擬旨……”

“皇上,”王啟正打斷他,他從年輕君王的臉上看到了急不可耐,這是十分要不得的情緒,“封爵以後,萬不可立時奪去司將軍的兵權,”

他知道皇帝心裏的忌憚,這同樣也是他對司元的忌憚。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不能讓皇帝將這份忌憚立刻擺到台麵上來說。

“為何?”皇帝皺起眉頭,“等聖旨下去,再過三兩個月,我看這時間便差不多了,”

“少也要一年至兩年,否則,司將軍才立了戰功這便奪去了他的兵權……”他的話沒說完,皇帝卻也聽進去了。

他擺了擺手道,“行了,朕知道了,王愛卿先下去吧,”

皇帝的態度敷衍起來,王啟正也不生氣,隻謙和的拱了手,照著來路退下了。

皇帝是他從小看到大的,心裏頭想的是什麼,王啟正一眼就能看出來。等他出了宮門,坐上了自己府上的馬車後,嘴角邊泄露出了一絲譏諷的笑意。

到底還是年輕,又是氣盛的時候,哪裏知道半點忍耐的道理。從小攤上個安和盛世,又有母親和權臣護著,便更以為自己真的處在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位置了。他要是安安分分做自己的皇帝,那到說不定真還有十數載的愜意日子,如今這個局麵,皇帝卻還看不清楚暗中的形式,那麼不出兩年,倒就另有一番好戲可看。

庭院高牆,桎梏出一小方一小方的天地。京都城之中,這樣的高門府第豈止是一處。

鳥兒撲棱著翅膀從高處飛下,落到了枝頭居高臨下的看著下麵的人。

長福站在庭院裏,百無聊賴的看著這四方的院落。

“什麼時辰了?”她回身詢問侍立的婢女。

婢女福身,款款答道,“回公主,未時將過了。”

長福由著扶著走出了自個兒的院子,遙遙出了垂花門,迎麵撞上了正巧從宮裏回府的中堂大人。

長福為人想來傲慢,但是對王啟正卻還是有幾分恭敬的。她大小時候起便是中堂大人把持朝政,雖然這兩年來王啟正拱手將自己手上的權利讓了出來,可原先無論對於長福還是皇帝來說,王啟正都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

倘若當初中堂大人不想交出手上的權利,他們一家孤兒寡母又有什麼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