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了解槍械(補)(2 / 2)

紫陌千陽也被自己吃了一驚!但很快反應過來,說“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各國主要裝備四種槍械:步槍,衝鋒槍,機槍和手槍。

這裏不提手槍,作為軍事作戰的主要裝備,主要還是步槍,衝鋒槍和機槍。

這三種槍械各有各的作用:

衝鋒槍是近距離作戰的利器,它發射較小的手槍子彈,射程一般不超過150到200米,實際作戰中主要集中在50到100米之內。在這個距離內,衝鋒槍一般具有每分鍾超過400發的高射速,彈夾超過30發。具有相當好的壓製力和麵殺傷能力。但是,衝鋒槍使用的是裝藥量很小的手槍子彈,這也就是說,衝鋒槍的射程很短,子彈超過150米一般就沒有什麼殺傷力,也基本打不準了。

至於步槍呢,它是中遠距離作戰工具。它使用比手槍子彈威力大的多的步槍子彈,有效射程一般超過400米,殺傷範圍甚至超過800米。步槍的射速很低,優秀的射手一般每分鍾射擊不超過12發,火力是比較弱的。

而機槍則是用來增強步槍火力的東西,重機槍和輕機槍都發射和步槍相同的步槍子彈。它的射程和威力同步槍大同小異,優點在於射速很高,可以彌補火力的缺陷。

這套作戰係統在一戰的戰壕作戰中是非常有效的。但是進入二戰以後,隨著科技和軍事戰術的發展,尤其是裝甲武器,多人操縱的槍械和輕型中型火炮的出現,步兵實際作戰的距離大大減小。從一戰時期的600米,減少到二戰時期300到400米內。實戰中,超過7成的作戰實在400米內發生的。

在這個距離內,各國裝備的傳統步槍火力不足(射速不夠),彈藥威力過大(本來射程超過600米)。而衝鋒槍的射程不夠,超過100米子彈威力太小,射擊精度又太差。

結果是,各國的火力控製區域上,出現了一個從150米到400米的火力空擋。當時各國主要通過輕機槍來彌補這個空擋。但是,各國裝備的輕機槍數量畢竟有限,造成火力不足。況且輕機槍發射的步槍子彈,在這個距離內威力也過大,顯然是沒有必要的。

那麼,各國顯然需要一款武器,能夠在400米之內作戰,把衝鋒槍,步槍和輕機槍的優點相結合起來。

當時各國主要的研究結果就是: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類似於英國斯登的傳統衝鋒槍,射程不超過200米。實際上超過100米就很難打準了。這是不能滿足實戰需要的。

所謂半自動步槍,就是可以連續單發射擊的步槍。而全自動步槍,也就是可以單發射擊,也可以像機槍一樣連續射擊的步槍。

各國對於半自動步槍的研究比較成功,到了二戰時期,以美國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為首,蘇聯,德國都研究出自己的半自動步槍,並且大量裝備部隊。

半自動步槍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這個的需要,但半自動步槍發射的傳統步槍子彈,威力過大。而且它不可以連續射擊,在火力上無法和機槍對抗。所以說,半自動步槍隻能作為傳統步槍的升級,並不能實現最初的作戰目的。

而各國槍械大師都明白,解決這個需求的最終結果就是:自動步槍。

但是,在二戰時代的槍械製造技術和理論概念還比較落後。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製造出來的所謂自動步槍,由於技術的限製,重量過重,攜帶不便。使用威力強大的傳統步槍子彈,造成步兵在連續射擊時,根本無法有效控製住槍身的猛烈跳動。

各國似乎都遇到了技術瓶頸,但是德國的黑內爾公司和槍械大師louis.s.c.h.m.e.i.s.s.e.r.首先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發明出一種比傳統步槍子彈短三分之一的短步槍子彈(也叫作中間威力子彈)。這個設計讓自動步槍持續射擊時,比較容易被控製。同時自動步槍也可以攜帶更多的彈藥,增強了火力。

終於,德國在1942年發明了st.g.44突擊步槍(也叫作自動步槍),並且在1943年開始裝備部隊。

s.t.g.44雖然在二戰中一共隻生產了40多萬支,但是仍然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它旺盛的火力和很大的控製範圍,讓盟軍和蘇軍士兵深感恐懼。一把st.g.44很多時候可以壓製住各國的輕機槍,它大大增強了德軍步兵的火力。

希特勒曾經一度準備淘汰現有的德軍裝備,讓基層士兵隻裝備st.g.44,淘汰大部分步槍和衝鋒槍,實現所謂的步衝合一。

但是,1944年納粹德國已經開始崩潰,單單憑借st.g.44是無法挽救德國的命運。

德國研究出st.g.44的時候,各國槍械設計師除了大為驚歎以外,紛紛開始對其的研究和借鑒,這裏麵當然也包括蘇聯。

我們的主角a.k.47也是由此誕生的。

ak47之父卡拉什尼科夫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