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先來看看CPU,自從競爭對手推出了酷睿2、酷睿i3/5/7係列家族之後,AMD在不知不覺當中從天下雙分的兩強徹底淪為配角,PC處理器領域逐漸成為獨角戲。目前在台式機領域,各大電商賣場出貨量慘不忍睹,筆記本電腦上麵使用AMD平台的產品也逐漸鳳毛麟角。以台式機為例,目前AMD主力產品為閃龍APU、速龍APU、A係列APU和FX處理器。前兩者都是25W以下的低電壓處理器,A係列性能相對更強,不過也僅僅停留在集成顯卡層麵,對比競爭對手的產品處理器本身性能毫無優勢。FX處理器本來是強調性能的傳統處理器,目標隻指對手的i5/i7係列,但實際情況又如何呢?性能最強的肯定是FX 9370和9590這兩款最高階的產品,單看參數這兩款處理器十分“夢幻”:4.4GHz~5.0GHz的主頻,原生八核心緩存8MB,簡直碾壓對手的Haswell幾條街。不過你注意到了沒有,其熱設計功耗(TDP)高達220W,這是一個什麼概念?
Intel主流平台最強的i7-4790K的TDP隻有88W,而頂級平台Haswell-E的處理器也隻有140W左右。當然Intel的處理器都是22nm封裝,我們用32nm的AMD FX處理器去如此對比有些不公平,但市場是殘酷的,用戶隻會挑選最合適的產品。與時代不符的過高TDP肯定會更加費電,當然有些不差錢的用戶不在乎這一點,那麼是否就天下太平了呢?顯然不是,高功耗必然帶來高發熱,AMD根本沒有為其搭配散熱器,而是官方推薦了許多水冷散熱器。這樣一來,用戶在機箱內部需要增加接近千元的散熱成本。性能是否真的很“夢幻”呢?盡管主頻、功耗和發熱如此之高,在許多測試中依舊被對手同價位的處理器比下去。AMD處理器近年來尷尬的單核性能始終沒有改善,個別測試甚至會被對手i5超越,FX處理器目前選購的用戶多是AMD“死忠”。
雖然年初AMD將旗下顯卡全部命名為R9/R7/R5係列,看起來像全新顯卡,不過眼尖的朋友肯定看得出,全係列其實都是老舊的GCN架構,基本屬於重新起個名字拿出來再賣的產品。最頂端的產品是R9 290和290X,與GTX 780/780ti基本打個平手。不過也和處理器類似,過高的功耗導致了顯卡溫度居高不下。下半年又遭遇低功耗高性能的GTX 980/970,一夜之間售價暴降40%也是不難理解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