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手機在華遇阻,如今能賣上5000元的手機品牌也就剩下蘋果和三星了。另一方麵,國產品牌也在不斷進行劍指高端的嚐試,比如聯想旗下的VIBE Z2 Pro就以4799元的“天價”上市,OPPO最新的N3也賣出了3999元。這就好像《圍城》裏的描述:城裏(國產)的人想出去,城外(國際)的人想進來。就在國際品牌手機不得不依靠降價保市場之際,國產手機的價格卻是一路高歌。自從小米手機將1999元作為“指導價”之後,近些年絕大多數國產旗艦都在2000元上下徘徊,最多也就是觸及2999元的天花板。如今,Nubia Z7(3456元)、華為Mate7(3699元)、OPPO N3(3999元)、聯想VIBE Z2 Pro(4799元)……很難想象吧,這些國產手機旗艦的價格已經足以媲美索尼Z3、三星Note4等國際旗艦,並遠遠突破了困擾之前國產手機多年的3000元“價格紅線”。結果還是頗為樂觀的,華為Mate7不僅一機難求,甚至被黃牛炒出了5000元的天價;OPPO N3在發布的幾天內預定量也突破了200萬台大關。可見,國內用戶對高端手機的饑渴程度要比市場預估更大,隻要國內品牌可以實現媲美國際品牌的軟硬件實力,通過精品策略殺出重圍,立足高端市場並非不可能。但不可否認的是,為了避免高端機定價策略的失敗,現在3000元以上的國產手機都沒有足夠的備貨量,大都以“饑渴營銷”(先預定,再搶購)的形式銷售,既保證了產品的稀缺和檔次感,又避免了賣不出去的庫存壓力。換句話說,國產手機品牌已經嚐試性地“出城”了,隻有走出圍城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與其對應的,則是國際品牌以降低身價的方式“入城”。這個圍城的故事才剛剛開始,結局如何還得待時間證明。
國產手機想“出城”走高端路線,並非隻是將價格定高那麼簡單。前文提到的幾款高價國產手機中,隻有華為Mate7真正在某一時期做到了“一機難求”,而更多的產品卻很難達到既定目標,往往是“出師未捷身先死”,最終落得個降價銷售的命運。毫無疑問,錘子手機絕對是2014年度最熱的國產手機之一,羅老師(羅永浩)曾信誓旦旦地表示“開蓋不能換電池很蠢”、“錘子手機絕不會超過1999”、“如果低於2500,我是你孫子”、“T2發布前T1不降價”……結果如何呢?能打開後蓋的錘子T1依舊無法更換電池,上市三個月就降價1000元,從3000起的高端旗艦落入2000元級的主流價位。對此,羅老師的回應也很直接:不要輕信承諾,在商人的世界裏,打臉是負責人的“分內工作”。
平心而論,錘子T1在軟硬件上是一款很有誠意的手機,配置夠用、做工上佳、係統易用。可惜,它敗在“離譜”的價格定位上,3000元的起價,與同檔次2000元級的國產旗艦們相比毫無優勢。實際上,想真正步入高端殿堂,需要廠家擁有完善的品牌鏈和產品鏈,可惜滿足這些條件的國產品牌鳳毛麟角,這也是為什麼國產手機都紮根於2000元價位的原因。類似錘子T1這種定位虛高的“國產旗艦”還有很多,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產品自身品質並沒有比其他價格低一等的國產手機更優秀,而且尚未培養起足夠的品牌忠誠度。一旦因銷售遇阻而降價,不僅會使自身利潤和品牌價值受損,還會讓早前購買的消費者感到不值,最終麵臨“三輸”的命運。此時此刻我們不禁佩服蘋果,隻有新品上市之際,老型號才會出現配置縮水後小幅降價再直接退市。永遠把控高端市場的頂端,如此建立的忠誠度自是牢不可破。人家不必入城,城裏的人還得搶著出城去接,隻因它是唯一不可替代的(iOS係統)。
反觀Android領域,哪怕是三星最新旗艦Note4,現在與其配置功能相仿的產品也有數款,如果這些產品足以媲美Note4且價格足夠低,你還會堅持選擇三星嗎?因此國產手機走向高端的戰略轉型目標能否實現,關鍵還得看產品的實力及國內用戶對品牌的認可度,如果產品不過硬或品牌溢價不足以支撐較高的定價,那終歸是梁柯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