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1 / 2)

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

企業

作者:嚴誌芳

一、中小企業發展概況

中小企業是實體經濟的堅實基礎,是就業的主要渠道,是創業創新的重要力量,是企業家成長的主要平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如雨後春筍湧現,發展迅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截至2013年底,我國中小企業創造了80%左右的城鎮就業崗位。繳納稅金占全國的57%,發明專利占全國的66%,其中,中小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占全部申請數的1/3左右,研發的新產品占全國的82%,外貿出口占全國的68%。可以看出,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中小企業發展資金麵臨的問題

據全國工商聯的調查,我國的中小企業明顯居於不利的發展環境中,主要問題有經濟形勢變化、企業稅費負擔重、政府有關管理體製不健全、融資難問題突出、員工素質參差不齊、社會化服務體係不完善和優惠措施落實不到位,等等。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上市融資難

總體來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主要是因為我國商業銀行貸款的主要對象是國有企業。除此之外,中小企業市場準入門檻較高,因而淘汰率高,上市融資效果差。僅有極少數中型企業滿足入市要求,而小微企業根本達不到入市門檻。其次,我國中小企業行業分布不均。從行業分布上看,製造業企業明顯居多,信息技術等行業企業比重則明顯偏低,在行業選擇上也不利於上市融資。此外,由於中小企業多處於成長階段,在市場空前放大下,上市後業績波動較大,也造成融資困難。

(二)創新投入不足

中小企業規模較小,企業本身注冊資金較少。企業為了取得最大利潤,隻重視擴大生產,提高產量,而不重視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這形成了我國中小企業最大的優勢在於模仿的現象,一個新的產品或技術的出現會引發企業的競相模仿。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中小企業往往忽視創新,盲目生搬硬套地仿效,產品內個人使得我國中小企業缺乏長久發展的支撐,同時也導致其由於缺乏能力,缺乏人才而不能轉型、不會轉型。這很大一方麵的原因就在於創新需要人才,需要實驗基地,需要研究開發,這些都需要企業的資金投入。

(三)融資環境差

總體來看,由於大環境不好,中小企業在銀行的融資也受到一定影響。中小企業由於規模小、資金鏈相對薄弱、缺乏抵押品、財務報表不完善等先天不足,顯然不是大銀行、大金融機構的優質客戶。而本意針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機構,如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其發展也並無太大突破,存在數量少、資金額較小等發展問題,難以為小微企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

(四)難以獲得國家扶持

由於中小企業可抵押資產少,辦理貸款的難度大,信譽低,還款能力不能得到保證,因而,金融部門對中小企業貸款有諸多政策和條件限製。更不要說得不到政府貸款的各項優惠政策了。同時,國有企業由於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政策能上得到政府得廣泛支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壓製和排擠中小企業的投資領域。

三、相關對策建議

化解實體經濟貧血,緩解中小企業困境,必須重構支持中小企業的金融體製和財稅體製,讓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位,把扶持三農的“少取多予”政策移植到中小企業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