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山令 與南京共存亡
紀事
作者:王海
1937年12月13日,中華民國首都南京淪陷,眾多將士壯烈捐軀。犧牲者中職別最高的,是國民黨憲兵副司令、首都警備司令、防空司令、衛戍長官部副長官、首都警察廳廳長、代理南京市市長肖山令將軍,他也是當時負責拱衛首都的實際負責人。其勇於受命、決誌死敵、慷慨獻身的愛國主義精神令人感泣。國民黨國防部史政局有文:“蔣委員長每訓軍人輒謂‘抗倭之戰,能與城共存亡者,實以肖副司令為巨擘’”。1984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守衛南京實際負責人
1937年11月,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領。中國方麵就此開始準備首都南京的保衛作戰。11月20日,國民政府宣布遷往重慶,最高當局部署南京保衛戰時,因憲兵司令兼南京警備司令、防空司令穀正倫正在武漢治病,決定由肖山令全權代表穀氏的三個司令之職。首都告急,國難當頭,肖山令直任不辭,當時輿論眾口一致稱讚他“受命於危難之時”。
在率部掩護軍民渡江突圍時肖山令與日軍騎兵抵麵奮戰,中槍後用最後一顆子彈自殺殉國。而他的屍體,則化成碎片溶入到南京這塊熱土之中,再也沒人看見。
肖山令將軍,字鐵儂,湖南益陽縣大泉鄉四方山村人,1892年7月生,其父親蕭敏湘是清末秀才,在當地頗有名氣。肖山令6歲開始隨父讀私塾,因為聰穎好學,深受父親鍾愛。
1909年,肖山令考入湖南陸軍小學堂,開始研習軍事。1912年又入湖北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1914年8月,他升入保定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三連。1916年12月畢業後,他回到湖南,被分配到湘軍任基層軍官。1926年,他隨賀耀祖部參加北伐戰爭,任營長、副團長、參謀長等職。1928年1月,他回到家鄉出任益陽縣縣長,前後有一年時間。
1929年1月,肖山令奉調到南京任憲兵中校參謀,開始他的憲兵軍官生涯。民國憲兵草創於1914年,幾經曲折變化,到國民黨時為加強統治,才始具規模。1932年5月,憲兵司令部在南京成立。由於肖山令對憲兵司令部的組建多有籌劃,對憲兵司令部的工作又肯出力,頗得上峰賞識,被提升為少將參謀長。
據文字記載,其“運籌匡讚,事無矩細,皆得專決,我國憲兵由雛形而日臻完善者,將軍擘畫為多”,其處事“條理縝密,寬而不慢”,“秉性忠貞,廉而有威”。“常教訓所部官兵,軍人當忠義勇敢,生死不辭”,為人“溫文儒雅,無疾言厲色”。
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日軍在攻陷上海後,分數路西犯,直逼南京。國民政府西遷武漢,憲兵司令穀正倫前往武漢就醫。肖山令受命於危難之際,晉升憲兵副司令,同時兼任南京警備司令、防空司令等穀正倫的原兼職,成為國民黨南京憲、警的頭號人物。
11月中旬,中國軍隊為屏蔽南京所修築的國防第一線(福山—蘇州—嘉興)、第二線(江陰—無錫—宜興—吳興)被日軍突破,南京已成前線。中國軍隊為保衛南京,臨急再組兩道防線:以陸軍野戰部隊分扼外圍各據點;以憲兵和教導總隊據守腹廓要衝。肖山令指揮駐守南京憲兵共約6400餘人,協助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組織和加強南京的防守。肖山令以憲兵第二團、教育團、練習團為基幹,組織數萬民工,趕築雨花台一代野戰工事;又令憲兵第十團和重機關槍營加緊巡警城防勤務,防止日本間諜活動。雨花台的工事在肖山令督防下按期完成,甚得當時南京報紙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