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莫臥兒鑽石:是17世紀在印度發現的鑽石。大莫臥兒根據泰姬陵的建造者沙迦汗命名。但是,這顆鑽石後來失蹤了。有人認為,光之山鑽石可能就是由這顆鑽石切割而成。
神像之眼鑽石:這是一顆扁平的梨形鑽石,大小猶如一顆雞蛋。“神像之眼”重70.2克拉。傳說它是克什米爾酋長交給勒索拉沙塔哈公主的土耳其蘇丹的“贖金”。
攝政王鑽石:是一名印度奴隸於1702年在穀康達附近發現的。攝政王鑽石以其罕見的純淨和完美切割聞名,它無可爭議當屬世界最美鑽石。
奧爾洛夫鑽石:是世界第三大切割鑽石。它有著印度最美鑽石的典型純淨度,帶有少許藍綠色彩。
藍色希望鑽石:它被認為有著名的塔維奈爾藍鑽的特點,1642年被從印度帶到歐洲。它曾屬於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今天你可以在華盛頓史密森學會看到這顆鑽石。
仙希鑽石:它最初屬於法國勃艮第“大膽的查爾斯”公爵,公爵於1477年在戰爭中弄丟了這顆鑽石。仙希鑽石為淺黃色,顯然出自印度,據說它是被切割成擁有對稱麵的第一大鑽石。
泰勒·伯頓鑽石:這顆梨形鑽石是1966年在南非德蘭士瓦省第一礦發現。理查德·巴頓為伊麗莎白·泰勒花110萬美元買下了這顆鑽石,給它重新取名為“泰勒·巴頓”。
(二)中國名鑽
白毫鑽石:重395克拉,鑲在西藏紮布楞寺大佛眉宇間。
金雞鑽石:重282克拉,出自中國山東常林,似雛雞。現收藏於日本。
常林鑽石:重158.786克拉,1977年出自山東省臨沭縣常林村。
陳埠鑽石:重124克拉,1981年在山東臨沭縣發現。
蒙山鑽石:重119克拉,1983年在山東蒙陰縣發現。
蒙山2號鑽石:重101克拉,1991年在山東蒙陽縣發現。
(三)珍貴寶石
鑽石:礦物名金剛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質,被譽為“寶石之王”,以無色透明者為佳,無色微帶藍色者稱為“水火鑽”,價值最高。粉、藍、綠、金黃等色因罕見也為珍品。產於南非、澳大利亞、俄羅斯及我國遼寧、山東等地。世界上最大的寶石金剛石庫裏南產於南非,重3106克拉。我國國寶“常林鑽石”產於山東,重158.786克拉。
紅寶石:礦物名剛玉,是僅次於鑽石的珍貴寶石,硬度僅次於鑽石。產於緬甸、泰國、斯裏蘭卡等東南亞各國。緬甸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優質紅寶石產地,以“鴿血紅”最佳,次為石榴紅、玫瑰紅等。紅寶石是七月誕辰石,象征熱情奔放和品德高尚,千百年來為世人所喜愛。
藍寶石:礦物成分與紅寶石同,故有“姐妹寶石”之稱。廣義藍寶石包括除紅色以外的各色寶石級剛玉,以印度克什米爾矢車菊藍寶石質量最佳,惜已采空。優質藍寶石主要產在緬甸和斯裏蘭卡,以鮮豔的天藍色色調均勻者為佳,靛藍、淺藍等色次之,我國山東,江蘇,海南等省也出產。藍寶石是九月誕辰石。
祖母綠:為綠柱石礦物的一種,因具特殊晶瑩的“祖母綠色”被譽為“綠色寶石之王”。據說其綠色之美,任何綠色寶石皆望塵莫及。優質祖母綠均產於哥倫比亞。
貓眼石:礦物學名稱“金綠寶石”,是金綠寶石礦物的特殊品種。古稱“獅負”,意為被獅子背負過的意思。這種寶石主要產於錫蘭(現稱斯裏蘭卡),故又稱“錫蘭貓眼石”。這種寶石因晶體中有平行分布的“管狀”氣孔包裹體,加工成弧麵型寶石(俗稱腰圓)後,能對光產生集中反射,出現一條像貓眼“瞳眸”似的光帶,故稱貓眼石或貓兒眼。
歐泊:礦物名蛋白石,具瑰麗奪目的變彩。以色彩豐富、鮮豔、紅色變彩較多且有均勻的五色變彩為佳,以黑歐泊最好,白歐泊、火歐泊次之。產於澳大利亞。
海藍寶石:為綠柱石礦物的一種,具海水藍色,以色濃鮮豔者為佳,具貓眼效應者價值倍增。產於我國新疆、雲南等省區。
尖晶石:英國和俄國王冠上鑲嵌的紅寶石,有的就是尖晶石。英國女皇加薩琳王冠中央鑲嵌的“黑太子星”紅寶石,重389克拉,是一顆特大的尖晶石寶石。尖晶石常呈八麵體,玻璃光澤。近來我國已發現翠綠色的尖晶石。國外主要產地有斯裏蘭卡、緬甸、泰國、老撾和澳大利亞等地。
橄欖石:因具有橄欖綠色而得名,以酷似祖母綠色者最佳,次為濃綠色和黃綠色,為八月誕辰石,產於河北,吉林。
托帕石:礦物名黃玉,顏色較多,以酒黃色和紅色最珍貴,無色者最差。商店裏常見的藍色黃玉為人工改色而成,但頗受青睞。為十一月誕辰石,產於我國新疆、雲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