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陸遊 宦海浮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 / 1)

淳熙五年(1178年),五十四歲離川東歸後的陸遊詩名日盛,一直傳到朝廷裏。一次宋孝宗問寵臣周必大說:“今代詩人誰能與李白相比?”周必大以陸遊對。從此之後,陸遊留下了“小李白”的美名。於是孝宗召見他,先後任命為福州、江西做了兩任提舉常平茶鹽公事。

孝宗非常賞識陸遊的才氣,但是陸遊為人太過於狂放,又性直,這點是為官之大忌,所以終不予重用。陸遊曾經上奏孝宗說要整治朝廷之亂,他舉著笏板指著禦榻說:“天下英雄,睥睨此座者居多。陛下須好作,乃可長得。”

陸遊對孝宗都是這樣的語氣,所以多被一些奸佞小人抓住把柄大加彈劾,陸遊的仕途非常不得誌,一生轉徙於各地,羈旅之苦浸染了他那顆壯誌難酬的心,難怪後來他要將自己命為放翁,大約是一種看不清希望的自我頹廢。

淳熙六年(1179年)秋,陸遊被任為江西常平提舉,主管糧倉、水利事宜。次年,江西水災,陸遊號令各郡開倉放糧,並親自“榜舟發粟”。

同時上奏朝廷告急,請求開常平倉賑災。十一月,陸遊奉詔返京。因陸遊在江西任上“奏撥義倉賑濟,檄諸郡發粟以予民”,給事中趙汝愚借機彈劾陸遊,“不自檢飭、所為多越於規矩”而參他“擅權”,陸遊忿然辭官,重回山陰。

陸遊歸隱會稽山陰,江南水鄉的秀美和民風的淳樸,讓他那顆疲憊的心得到了些許慰藉。他往來於山林村舍之間,生活過得是不亦樂乎。他的詩《遊山西村》作得猶讓人喜歡,“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蕭鼓追隨村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掃去了胡塵萬裏的蒼涼之意,露出了山水隱士的逸致閑情。在此期間,他寫下了很多清新俊逸的詩篇,真的給人留下了一放翁的形象,看他的一首《點絳唇》:

采藥歸來,獨尋茅店沽新釀。暮煙千嶂。處處聞漁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個閑人樣。

——陸遊《點絳唇》

淳熙七年,陸遊在江西常平鹽公事的任上,因為私自開倉發放糧食賑濟災民,惹惱了朝廷。被政敵以“擅權”罪名彈劾而落官。陸遊也落得個清靜,在山陰似神仙般地做著他的隱者。

草藥歸來的時候,尋找著茅店,他想去買新醅的酒釀。“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的晚景甜香醉人,他一杯接一杯地飲著,頓時豪情萬丈。暮煙從山峰褶皺的痕間升起,嫋然縈繞如同置身仙地。山穀中到處在回蕩著他高歌漁曲的聲音。醉後駕一葉扁舟,滔天大浪又是何妨。閑隱在江湖,就是要活出此番真性情來。也學著疏放,做個花底閑人模樣。陸遊的晚年真的很像醉翁歐陽修,徜徉在田園山水間,他們是醉翁之意並不在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