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李商隱 霧裏看花:玲瓏卻剔不透的情詩(2 / 3)

李商隱堪稱晚唐詩壇上的一位大家,影響深遠。最能表現其朦朧婉曲之美風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絕,其中又以《無題》諸作堪稱典型。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難用一個恰當的題目表現,所以命為“無題”,是李商隱的創造。辭藻華美,音韻悠揚,朦朦朧朧,情深款款,眷念淒婉,綺麗動人。愛的歡喜、情的愉悅,和執著的愛戀,及綿長的相思,既纏綿沉痛,又極其真誠。

這首詩側重寫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首句從環境氛圍寫起,幽居的主人公自傷身世,輾轉不眠,倍感靜夜的漫長,帷幕深垂的居室彌漫著無名的幽怨;頷聯用巫山神女夢遇襄王典故,寫女主人公對愛情遇合的回顧,追思往事,在愛情上盡管有過自己的幻想和追求,但到頭來不過是一場夢幻而已,而直到現在,我還像清溪小姑一樣,獨處無郎,終身沒有依托。頸聯從不幸的愛情轉到不幸的遭遇,說自己就像柔弱的菱枝,卻偏遭風波的摧折;又象芬芳美質的桂葉,卻無月露滋潤而使之飄香,措辭婉轉,意極沉痛,寄寓有受到惡勢力摧殘而又得不到幫助的淒涼無助之感。未聯寫愛情遇合既然如夢,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自己並沒有放棄追求,“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即便是相思全然無益,也不妨抱癡情而惆悵終身。

這首詩確實是像對某些人的陳情自辯詩。“神女生涯元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似乎充滿暗示,前句暗示有過短暫的遇合,但終究是一場幻夢,盡管自己迄今依然獨居無郎,但人們對她頗有議論,所以說“本無郎”有辯解意味。這首詩如是寫愛情,則是蘊藉含蓄,意境深幽,細膩優美,但如果是寫給權貴的陳情幹謁詩,則感覺辭卑氣苦,格調偏低。

重幃深下,簾幕層層遮垂閉,幽邃的居室籠罩著深夜和靜寂。彌漫在空氣中無名的幽怨讓莫愁堂裏充滿憂和愁,河中之水向東流,

說是莫愁實難不愁。最愁的是午夜夢醒以後,此時清宵細細長,憂愁讓不眠的長夜漫漫無邊際,時間在這裏改變了流逝的速度,緩慢到了滯留。在輾轉中徒自傷感,往事如夢似幻。而無所依托的殘酷現實,橫遭朋黨屢次摧折的慘痛際遇,誰人至此能不發一聲淒苦的感歎!

我的心上人,到現在我才不得不含淚相信,當初那浪漫的巫山神女夢遇楚王式的相識相會相親複相愛,到頭來不過是一場幻夢而已;直到現在,任憑世人嘲笑,清溪小姑仍是未能嫁,居處本無郎,終身無所托。菱枝本已微軟柔弱,而風波不信,偏偏橫加摧折;桂葉極具芬芳美質,月露卻不肯滋潤,讓她難以飄香。現實之無情一至於此,沉痛的致慨可堪化解這無情嗎?!

即使說相思全然無益,也不妨我執著癡情而惆悵終生。觸及到了幻滅卻仍然堅定不渝,這全是因為相思已刻骨銘心。無盡的惆悵讓我偏把癡情說成是清狂,是的,這一種悲涼是強大的,命運是如此的不確定,所有的追求與努力現在全歸於絕望,然而絕望中我還是張開希望的翅膀。伴隨著回顧往事時的深慨輕歎,對著朋黨勢力屢屢射來的黑箭,我的心上人啊,我仍在向著你的方向,忍受著無盡的煎熬而飛翔!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隱《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

纏綿悱惻的相思,哀怨動人的詩句,讓愛情因其不能實現而極具悲劇美感。據古希臘美學觀,悲劇能使人產生比一般美感更高級的崇高感,尤其是其之淨化作用,讓愛情升華且永恒。

商隱無題詩的魅力就在於那愛的絕望,淒婉感傷的色彩喚起讀者的強烈共鳴,詩人的主觀情結通過語言符號而外化成典雅娟麗、精妙委婉的詩。把詩吟讀,每一句都飽含著深情,卻又不是大河決堤式的情感泛濫,直白而不突兀,含蓄卻非隱晦。讀罷,為悲情酸慟,也為那絕妙文采與貼切比喻而拍案叫絕,如“燒香”之“香”、“牽絲”之“思”諧音“相思”,讓人莞爾一笑,心悅誠服。

颯颯東風細雨來,水芙蓉塘外傳來陣陣輕雷,春為我們傳出了生命萌動的訊息。金蟾形狀的香爐雖上了鎖,卻鎖不住嫋嫋爐煙;井水雖深,玉飾的虎狀轆轤仍可汲上清泉。在長日無聊、深鎖春光的惆悵裏,相思正深長且無孔而不入。

賈氏窺簾愛上了青年才俊韓掾,她對愛情是多麼執著多麼勇敢啊。洛水女神也情之發乎中而不可抑止,才高八鬥的魏王曹植感動於宓妃留枕而作《洛神賦序》。香銷成灰,相思無望,美好情愫被毀滅後鬱積成悲憤。愛情是縹緲難企及的海市蜃樓,卻在相愛人心裏開出不敗的花朵。春花早已萌蕾綻發,相思卻燃燒成灰化燼。

淒惻的眷戀,絕望的熾熱,愛如落紅滿是悲劇的芬芳。任憑一寸相思一寸灰,我心卻不會冷卻同死灰,春心又共花爭發,春心仍共花爭發,春心正共花爭發!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商隱的這首《無題》詩,由疾而緩,由噴薄而出直抒胸臆的情感宣泄,到纏綿悱惻哀感動人,又由沉鬱再到一線光明在前,聯綿往複,細微精深,成功地再現了心底的繾綣深情。柔腸百轉,宕蕩起伏,纏綿悱惻,淒婉動人,極盡曲婉之妙,更兼其深情動人,實為詠唱愛情的千古名作。尤其是春蠶那一聯又把殉情主義表現得深刻而富於悲劇美,舉凡為理想、事業殉道,也常常引用。

關於這首無題,很多注家皆以為寓意令狐氏之作。或謂進士及第後,寓意君王之作。但基本上沒有拿的出來的證明。從其描寫的內容來看,首先應是情詩,但也熔鑄了人生感概和政治失意之感。首句寫相見不容易,而離別尤其難舍難分,一聲珍重,便是海角天涯,風煙萬裏。二句寫傷別之時,偏值春暮,東風無力,百花凋殘,象征為離別相思之情所困擾,情緒低落;三、四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言相愛之深切凝重,春蠶自縛,滿腹情絲,生為吐盡,吐之既盡,命亦隨之而亡,蠟燭自燃,熱淚長流,流之既幹,身亦成灰燼;五、六句設想象被懷念的女子的生活情景,暗含離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並示關切、珍重之意:曉妝對鏡,撫鬢自傷,女為誰容,隻是希望與心上人一見,然春光易逝,容顏易老,怎不令人悚然驚心?留命以待滄桑,保容以俟悅己者,其間苦情密意,令人歎惋;結尾說相距本不遠,但既難相見,又難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為傳遞信息,帶去問候。我的感覺是,這首此詩是作者愛情悵惘、人生感慨、政治失意的綜合體,是百感交集的產物。本詩綿緲深沉而不晦澀,華麗而又自然,情懷淒苦而不失優雅,是李商隱詩中最為傳誦的篇章。

是怎樣的一個午夜夢醒時刻,又是怎樣的突兀又攝人心魄!

一聲歎息如歌:相見時難別亦難!我的心上人啊,難!難!兩個難字濃縮了多少哀怨憂愁,那孤獨無助的苦戀,那淒涼無依的酸痛,讓兩個難字道不盡萬千哀怨,說不完的無奈感歎。

我們有過多少思念渴盼,才終於等來了這難得的相聚。可是時光無情,匆匆,太匆匆!如此短暫,短暫如此!還沒有來得及多問幾句,也沒有來得及多看幾眼,離別的催促聲已響,黯然魂斷中唯有期待下一次的相見,然而再次相見知何日?!離別時的難舍難分和離別後的艱難煎熬,怎一個難字了得!何以相見難?又何以別亦難?多年以後才發現那世事突變的背後,原來有一雙翻雲覆雨的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