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於抱負和才華的詩人在追憶悲劇性的一生與情感,他彈撥出一曲人生悲歌。晚唐大才子李商隱的詩籠罩著一層濃重的哀傷低徊,在淒迷朦朧中,反映出一個衰頹的時代中正直而又不免於軟弱的知識分子的悲劇心理;既不滿於環境的壓抑,又無力反抗環境;既有所追求想象,又時感空虛幻滅;既為自己的悲劇命運而深沉哀傷,又對造成悲劇的原因感到惘然。
那驚鴻一瞥的絕美相遇,心生無盡愛慕,雖然深知那是一段無果姻緣,卻難抵那柔情似水,此情可待成追憶,愛如同花朵,隻要給予陽光雨露,便一定能紛呈綻放驚豔。於是曆經繁華之後,他冷靜地審視著,愛與情,神奇絢爛如同夜月一簾幽夢,纏綿悱惻恰似春風十裏柔情。放逐荒野的詩人,一身青衫,在風雨中默默咀嚼著身世之傷、不遇之傷、失愛之傷,愛不能直言,情不能明說,隻能隱於綺麗的詩句之間和泛黃的典故背後。蝴蝶夢裏滄海月明,那光陰的錦瑟重又彈起,千年之後,聽來動人心魄。金風玉露,霧柳雲度月,幽葩閑落,深情分付西風,此夜涼意驚夢,悲聚散,為伊消得人憔悴,山回路轉,回首向來蕭瑟處,道是無晴卻有晴,堪歎華年逝如水。
李商隱(約813-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漢族人,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生於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年),死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進士,當過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東川節度使判官等小官。早期,李商隱因文才而深得牛黨令狐楚的賞識,並在令狐楚的極力運作和推薦下得中進士,後入李黨的王茂元幕,並將女兒許配給他,他由此而遭到牛黨的唾棄與排斥。從此,李商隱便在黨爭的夾縫中左右執絀,被卷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誌。輾轉於各藩鎮佐幕為生,並於四十七歲的盛年鬱鬱而卒。清乾隆五十四年《懷慶府誌》記載,李商隱死後葬於祖籍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唐代詩人,晚唐乃至整個唐代,李商隱是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作者。李商隱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