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與金融
作者:宋立捷
【摘要】會計信息失真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對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進行分析,並提出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與同仁磋商、探討。
【關鍵詞】 會計信息 失真 原因 預防
當前,會計信息失真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虛假的會計信息不僅大大削弱了會計工作為經濟管理服務的功能,而且嚴重幹擾了社會經濟秩序,造成國家稅收流失,助長了虛假浮誇之風和腐敗現象,已影響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因此,研究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采取相應對策,大力整頓會計秩序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
(一)現行體製的弊端是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首先,從經濟體製來看,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製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過渡的過程中,一些人會對會計改革設置障礙。
其次,從會計管理體製上看,一是企業內部管理體製,目前會計主管通常由廠長(經理)任免,其財務處理的獨立性、客觀性受到較大的影響;二是企業外部管理體製,財務監督部門多,但執法主體不明,力度不夠,懲治偏輕。
(二)行政領導、經營者的功利主義、部分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是造成會計信息失真不容忽視的原因。其主要表現如下:1、行政領導幹預企業,逼著造假。2、某些企業經營者為取悅上級,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常常指使會計人員違反法規。3、部分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偏低。
(三)現行部分政策、法規已不適應對財務工作管理的需要。現行部分政策、法規對一些違紀行為未明確相應的法律責任,發生的違紀行為受不到應有的處罰,監督力量不足,監管手段相對落後。
二、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
(一)修訂完善有關法規製度。在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和其他監督檢查工作中發現,部分法規已不適應財政檢查工作的需要。一是對一些違紀行為未明確相應的法律責任,致使其違紀行為得不到應有的懲處。二是對一些違紀行為的處罰不力,有的違紀所得與違紀成本不成比例,加之監督力量不足,監管手段落後,使會計人員違紀被發現的概率較小,這樣會計人員造假得到的利益,比正常生產經營來得快,一些企業領導者競相效仿,使違紀問題有蔓延之勢。
(二)統一會計政策。近十年來,為適應與國際接軌的要求,會計製度政策性變更比較頻繁,行業、企業、上市公司執行的會計製度不一,影響了會計信息質量,應盡快全麵推行《企業會計製度》,以提高會計數據的真實性。
(三)建立規範、高效運行的現代企業製度。明確所有者對經營者的約束職能,在股份製企業製度下,廠長(經理)由董事會任免,對董事會負責。廠長(經理)作為經營者,是受托人,隻擁有經營權,經營者的權利不能超越所有者的權利,並且對其活動負充分的會計之責。
(四)改進會計管理體製
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關鍵便是如何改變會計人員的工作受製於經營者,真正落實會計人員的監督權,保護會計人員的合法權益。針對這一關鍵問題,有如下設想:
1、會計委派製。會計委派製即會計人員及會計機構直接由國家行政機關領導,會計人員由國家委派,統一管理,作為國家利益的代表,代表國家監督企事業單位的業務活動,具有單一身份。
筆者認為,實行會計委派製有效地擺脫了會計人員與單位之間的依附關係,變過去會計人員屬單位所有為屬全社會所有,從而使會計人員相對獨立起來,這樣會計人員就能夠排除幹擾,依法辦事,正確行使會計職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在會計委派製的實行中,為防止會計的核算與監督職能脫節,可以在企業內部設置理財部門,受命於企業內部,專司理財職能,利用會計人員反映的信息、資金市場信息、證券市場等相關信息,為企業理財,在做到既保證會計信息真實的同時,又不妨礙企業正常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