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稅務(2 / 2)

“在我計劃裏,百靈通最好是能在國內上市。如果是VIE架構的話,好像上不了市吧?”

“那隻能按正常的方式控股了,要交的稅也少不了。海外公司就主要是用來開展海外業務,如果稅務方麵有問題,上市會很難通過。國內也有正常的避稅方式,就是到藏區成立投資公司,那邊有稅收優惠,隻不過比走國外少一些。”

“那行,國外的公司要注冊,盡量把國外的公司和國內的分開,國外的股東就我一個吧,以後國內公司負責國內市場,國外公司負責國外市場,兩個不相關聯,把國外公司做成內地公司的競爭對手,這個可以不?”

“這個問題不大,如果國外公司不涉及到國內的業務,稅務那邊也查不到你頭上來。到時海外安排一堆人做事就行,也就不是空殼公司了。而國內公司的話,真正大了後,可以申請高科技公司補助,到時所得稅可以少不少。不過,張總,我們公司的專利現在一個都沒有申請,是不是早做準備?我看過公司的產品,應當是一個創新性的大發明,但我發現公司沒把核心技術申請發明成專利,我問過孫總,她手上沒有相關資料,張總手上有沒有?”

“專利的話找一家國外代理機構和一家國內代理來申請吧,專利項讓他們對著產品找,看看他們能找出多少項專利出來,跟他們說我們打算和他們長期合作,隻要申請得到,費用不用扣,爽快給;至於核心發明專利,我們現在暫時沒辦法申請,因為技術代碼不能公開,百靈通使用的核心算法和現在主流的不是同一個套路,申請的話我們就沒有優勢了,你讓他們把外觀,功能電路圖什麼的都去申請專利,這應當足夠可以保護我們產品了,專利放到海外公司吧。”實際上,隻要電路圖的專利下來,就可以了,隻要電路圖可以使用,那麼魔法陣就可以使用,張華沒想著禁止別人做百靈通,因為他們也做不出來,隻要別讓別人通過專利禁止他做就行。“那就這樣,海外申請一家集團公司,投資類型,下麵到各個國家控股貿易和生產類型公司,香港設立一家投資公司,找人代持,攔截利潤用,而國內的話,到藏區注冊投資型集團公司,我個人100%控股,下麵成立百靈通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注冊地先放在深圳吧,明年的話估計要進行股份製改造,在這之前,要聯係好一個開發區,在開發區內把政策優惠敲定下來,聽說不少開發區有三免五減半的政策,你去問一下,如果能拿下的話,三年時間足夠我們成為一個巨無霸了,如果哪個開發區願意給這個政策,我們工廠也可以一起放到那裏。”

“好,我去問問看,到時有結果了我彙總給你。”羅勝民看談得差不多了,就起身向外走去。

“盡快出結果,連注冊好所有公司,一個月夠不夠?”張華擔心拖時間太長,計劃事項完不成。

“應當沒問題,到時費用我打申請報告過來。”羅勝民直接將門帶上,辦公室就隻張華一個人了。

瑣事有人去忙了,張華可以空下來想想企業未來的方向。原來張華沒計劃將百靈通上市,現在要將百靈通上市的話,那就要好好規劃一下百靈通公司的業務了,現在百靈通在銷售方麵一步步地在鋪開,如果以省級代理的方式,整個公司的規模應當在今年下半年達到月銷售上億,也就是一個月銷售4萬台以上的百靈通。從前幾個月的情況上來看,隻要把幾個大區的渠道打通,這個壓力真不大。一家月銷售上億的公司,年利潤10億規模,在上市公司裏麵也算少的了。

張華想到這順手查了查上市所需要的流程,結果給他潑了很大一盆冷水:上市的話公司需要連續存續三年以上,這個公司真沒辦法滿足需求,如果等三年的話,加上資料申請的時間,最快也得4年半,而且萬一在資料申請的過程中,政策有什麼變化,可能上市時間還要更久。4年多的時間對張華來說,還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看樣子張華之前想的在國內A股上市,有點想當然了。

所以現在張華的目標隻能先放在市場擴張上麵,獲取足夠多的現金流才行。這就要一方麵加快拓展新渠道商,另一方麵,如果能將百靈通的運用場景更進一步擴展,那麼市場會更大,現金流也會更充沛,最後,張華還是抱著一點希望,又把羅勝民叫過來,看看他有什麼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