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妊娠第16周時,即可測出母血中的HPL,以後遞增,至孕38~39周時達高峰。正常妊娠晚期母血中HPL含量平均為15微克/毫升,低於4微克/毫升表示胎盤功能不良,常有胎兒宮內窘迫發生。如果測定的血漿HPL持續升高,表明母子血型不合,胎兒不久即會死亡,孕婦應立刻中止妊娠。
母體陰道脫落細胞檢查
妊娠時,孕婦陰道上皮細胞同時受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形成較厚的中層細胞。這些中層細胞呈船形,稱為“舟形細胞”。如塗片中大量舟形細胞成堆、藍染、無表層細胞,此時嗜酸性細胞指數僅占10%以下,致密核少,提示胎盤功能良好;若陰道脫落細胞塗片中妊娠所特有的舟形細胞極少,且嗜酸性細胞指數達10%以上,致密核指數達20%~40%,並有外底層細胞出現時測,提示胎盤功能不全,要及早采取措施,否則將出現胎死宮內的結局。
血清耐熱堿性磷酸酶(HSAP)測定
通常,胎盤的各種酶均隨妊娠進展而產量增加。因此,其血清濃度可作為判定妊娠時限的指標,並了解胎盤功能。可自妊娠30周開始,隔周取母血測定一次,以了解其血清濃度的動態變化。在先兆子癇發病之前,80%有明顯的堿性磷酸酶升高,且常合並有低體重兒。若血清堿性磷酸酶突然升高,標誌可能有急性胎盤梗塞,胎兒預後不良,而畸形兒和死胎者,在母血中測定此酶的數值偏低。
骨盆的結構與類型
骨盆是胎兒孕育娩出的必經之路,位於人體骨架中路,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骨盆的形狀及大小決定著胎兒能否順利出世。
骨盆的結構
骨盆由骼恥線分為兩部分,其上為假骨盆,其下為真骨盆,後者與分娩密切相關。真骨盆像一節切斷的彎圓筒,前壁低、短(5厘米),後壁長、高(1厘米),骨盆軸(各平麵中點連線)先向後,然後轉向前。構成骨盆的三個麵分別為:
入口平麵
呈圓或橢圓形(橫徑比前後徑長1厘米),站位時與地麵成60°角。
中骨盆
呈前後徑長的橢圓形。從恥骨聯合下緣至骰椎第4~5節。
骨盆出口
從恥骨聯合下緣徑坐骨結節至骰尾骨交界,呈兩個三角形。
骨盆的類型
骨盆的形狀、大小因人而異,可分為四種類型:
女性型骨盆
骨盆的三個平麵均較寬,側壁不內聚,適合胎兒娩出。這種類型占我國女性骨盆的1/2。
男性型骨盆
骨盆上半部呈三角形,中骨盆及出口橫徑較小,骨盆側壁內聚。如各徑線都小,易出現難產,在我國婦女中這類骨盆占1%~3.7%。
類人猿骨盆
骨盆各平麵前後徑均比橫徑大,能骨直向後傾,側壁內聚,骨盆深。我國婦女中這類骨盆占1/6~l/7。
扁平骨盆
骨盆淺,前後徑短,的骨向後。單純扁平骨盆隻要胎頭能進骨盆入口,其他徑線較寬裕。在我國婦女中這類骨盆占1/3~1/4。
骨盆多為混合型,單純型骨盆較少。
總之,不論是哪種骨盆類型,隻要胎頭與骨盆相稱就能陰道分娩。
產道的組成情況
產道是胎兒脫離母體,來到人世間的通道。如果產道畸形、狹窄或不通,會影響正常分娩。產道分軟產道和骨產道兩部分。
軟產道
軟產道主要由子宮下段、子宮頸、盆底軟組織、陰道、會陰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