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歲月悠悠,滄海桑田。當我著手整理這部書稿的時候,屈指算來從入伍發表第一篇“習作”,到如今已整整二十七載。
昨日的新聞就是今天的曆史,而曆史是不能忘記的。在盤點自己的舊作、回顧自己成長經曆的過程中,勾起了許許多多難以忘卻的回憶,心中充滿了感慨和感激。
光陰荏苒,風雨曆程,我從魯西北平原的一個農家子弟,成長為軍隊總部機關的一名師職幹部。我的一切成長與進步,都離不開黨和軍隊的培養,離不開各級領導的關懷和同誌們的幫助。在此,我首先感謝曾經手把手教我走上新聞寫作道路的原團政治處幹事郭金山;感謝曾在寫作上給予我巨大幫助的解放軍報副總編饒洪橋、德州軍分區政委薑忠玉、原《前衛報》編輯王躍生、許向農、原師政治部幹事王其收;感謝曾與我合作過的領導何光銀、王保生和戰友郭文忠、劉國順、張子健、羅勇、黃浩明、丁信浩、李繼群、何玉生。最後,我還要感謝曾給予我直爽的性格、堅強的個性,現已去世五年的父親,感謝多年來對我無無微不至、關懷照顧的母親和與我榮辱與共、風雨同舟的妻子燕萍、兒子梁燕歌,沒有你們的大力支持和關愛,我的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在這部作品的出版過程中,得到了李雙江、張繼鋼、張全明、聶秀生、李天印、趙光明、劉國順、李金祥、李沅庭等好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深情地說一聲:“謝謝!”
由於作者水平有限,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作 者
二○○六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