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自由科學計劃的推行,大量的資金被投入安布雷拉名下的自由科學基金會賬戶中。
對於這些資金的使用,阿霜也是對此嚴格把關,盡可能避免中飽私囊之類的情況出現,甚至設置了一整套程序利用羅曼尼的龐大計算能力來確保這比資金用途正確,畢竟在許多國家,有的人太聰明,而且過於自私,如果不有效監管,很容易造成一係列問題。
阿霜的做法,在電視節目上的演說,無疑是轟動性的。僅僅節目播出的第一天,短時間裏,安布雷拉的網站就出現了瀏覽量爆棚的情況,甚至服務器都出現了崩潰。畢竟網站服務器雖然說是不錯的電腦,可是和羅曼尼比起來,還是有些差距。
一萬名科學家的數量,說多不多,說少不少。這個世界上,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可不少,能被稱為“科學家”的,卻隻屬於金字塔塔尖的那一小撮人。能通過超級電腦一係列篩選最終能被稱之為優秀科學家的,就隻有一萬多。如此稀少的名額,自然成了眾多優秀科研工作者爭奪的稀缺資源。
要知道,能夠得到這張卡片,在一些人眼裏,不僅僅是一份穩定的收入來源,一個免費的人身安全的保障,更是一種榮譽的證明,證明他是真正優秀的科研工作者。
當然,凡是都有兩麵性,人的思維總是各不相同,才構成了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不少人提出安布雷拉此舉是打廣告,並且籠絡世界各國的優秀科學家為己用,畢竟其中一條也有說,獲得卡片的科學家可以申請安布雷拉的研究經費,而研究成果要優先供安布雷拉購買。
更有甚者,一些陰謀論認為,安布雷拉此舉是為了獲得更危險的技術,然後將技術“封存”,可事實上,封存到哪裏?安布雷拉是否會在某些情況下使用這些技術,誰也不知道。
還有人繼續老調重提,說是安布雷拉製造了五角大樓血案,並且製造了倪科洛腦炎這種危險的傳染病。不過並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撐他們的結論。
諸如此類的言論充斥在安布雷拉的論壇版麵上,而蘭蘭和風沫也不厭其煩地安排人管理這些論壇,刪除過激的汙蔑性的言論,對一些質疑的聲音進行回應。並且雇傭水軍進行公關,以及一些網絡大V來主導論壇上的言論。這類手段,安布雷拉總是屢試不爽,成效顯著。
除了看熱鬧,了解情況的人,當然還有不少科研人員,自認為有些能力,到網頁上來申請希望能成為自由科學的保護對象。
確實,申請不設置門檻,而且篩選算法也是屬於保密級別。它不僅僅看所處的科研領域,還包括了從小到大的各科成績,智商測試資料,社交人群,公開場合發表的演說,私底下發表的言論,發表的論文等一係列內容。
對於申請資料上麵提交的一些簡曆之類的東西,僅僅隻有參考作用。而發表的論文數量,對最終結果的影響並不算大。阿霜可是清楚得很論文作假有多容易,而利用自己導師身份或者領導身份占用他人研究成果發表論文的更是大有人在,這是世界各國都有出現的情況,曝光了會遭到學術界的唾棄,可是隻要沒曝光,如此做法的大有人在屢禁不止。至於所謂的榮譽頭銜,院士身份,更是沒多大意義。
阿霜現在自己都沒有院士身份,論文數量也少得可憐。可是從第一篇關於基因編程技術的論文之後,發表的每一篇論文,都造成學術界的轟動和世界的變革。所謂的一些榮譽頭銜,獎項,阿霜基本上能推就推,連諾貝爾獎都看不上眼。反正站在她的角度,已經不需要任何頭銜為自己提高身價了。
就好像偉大的霍金博士,即使是上帝剝奪了他的健康,將他一輩子囚禁在輪椅上,可是史蒂芬·霍金這個名字,就能讓所有人肅然起敬,至於他獲得了什麼頭銜獎項,又有幾個人說的上來?這些對他的口碑對他的名氣並沒有多大的影響。
事實上,這個項目的算法,並沒有完成,畢竟如此複雜的算法,想要在幾天內完成無異於癡人說夢。所以第一批的兩千人的科學家,並不是利用這種算法篩選出來的人,而是真正世界公認的,在學術界有著突出影響力的偉大科學家。
隨著第一批名單的推出,對這名單上的兩千人能夠獲得這項榮耀,誰都沒有異議。這些名單囊括了近二十年來的所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當然,文學獎和和平獎這種獎項不包括在內。以及一些世界知名獎項的獲獎者,還有一些推動著這個時代進步的家喻戶曉的偉大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