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通過運用他的才能,以及與自然調和的思想,將是生來就注定富有的人,或至少是必然會變得富有的人。財富是一項需要高度智慧的生產,所有參與者都必須擁有冷靜、正確的論據、敏捷和耐心。
——愛默生
手中握有金錢是一種責任;把錢用在能夠發揮最大效益的地方,則需要準確的判斷力。許多人在事業的早期階段努力地工作、規劃、存錢,直到40歲或50歲的時候,他們要不是很富有,也至少步入了小康;然而,等到他們60歲或70歲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幾乎成了可憐的乞丐。
我們大多數人都能回想起在熟人之中有某個人,他在幾年前還很富有,現在卻每天都要辛苦地工作,賺取購買生活必需品所需的錢財。的確有些時候,糟糕的運氣會以無法避免的疾病或災難等形式出現,把人們已經積聚起來的財富一掃而光,但是這樣的情況畢竟少之又少。
更加普遍的情況是,因為過高的生活消費,或者因為判斷失誤而進行的投資,使得財產被白白浪費掉;而後者更是年輕時生活富足,卻在年老時候陷入貧窮的最普遍原因。許多人在40歲時還很富裕,到了60歲卻陷入貧窮,答案幾乎無一例外的是——投資不善。有些人看來對於自己持有那些華而不實、毫無價值的股票而倍感驕傲,還有一些人則因為買下了一位所謂的“好朋友”兜售的債券——即使價值可疑——而潸然淚下。在這兩種情形中,我們隻應該給予這些不幸的投資者一點小小的同情。因為他們在用自己辛苦賺來的錢財投資時,並沒有充分運用自己的常識和判斷力,而這些都是上天賜予每個人的,而且是每個人都擁有的,但是他們卻缺乏好好利用它們的機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好幾千人以前從來沒有把錢用於投資任何種類的證券,卻購買了許多政府債券。幾乎在戰爭剛結束的時候,他們就把那些債券賣給了那些想一夜致富的投機客,以獲取一些股票,隻因為那些騙子承諾說不論如何都能保證他們每年得到25%到100%的股息。
每座城市的金融區都林立著財力雄厚的銀行和可以信賴的投資公司。透過這些銀行和投資公司,任何人都可以購買有實際價值且穩定的擔保品、有價證券等。然而,手中有點閑錢可用於投資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找某個“熟人”,也許他正好在推銷某個投資活動,能讓每個投資者都“成為百萬富翁”。把錢進行安全投資的路徑有成千上萬,其中的風險要素幾乎都可以被消除,而且其中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僅僅在於意料之外的競爭,或者在方法上有突如其來的變革,抑或是出現了新的發明和發現。毫無風險的投資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實力雄厚的企業中,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幾乎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本書的宗旨並不在於明確地指出具體的投資項目,但是,沒有經驗的人要用盈餘的錢進行投資時,應該谘詢一下那些有良好聲譽的銀行家或債券經紀人,並遵循他們的建議,這麼做會給你帶來好處。許多重要的雜誌、期刊和報紙都設有投資專欄,通過調查研究,你可以從中發現一些穩當的投資項目,並且為潛在的投資者提供這種服務,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不收費的,而且不存在偏見。如果你谘詢了富有良好聲譽的銀行家或債券經紀人,或者參考了出版物上的建議,出於投資錯誤而遭受損失的情況就不太可能發生。當這種現象成為慣例時,那些瞞天過海的操盤手就會消遁無形,因為他們靠著目前這份詐欺、不正當的職業無法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