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是贏在轉折點的時代
一個人的一生中,有兩個點非常重要:一是起點,二是轉折點。
如果我們因為投胎的錯誤輸在起點,因為自身的怠惰輸在轉折點,那麼,我們的一生就注定要平凡甚至平庸。盡管每個人的起點都不是自己選擇的,卻決定了20年內我們與他人之間存在著天塹般的差距。
有人說,現在就是一個“拚爹”的時代。一個人的本事比天大比地大,都不如有個好爸爸。有好爸,得天下。看上去確實如此。草根的孩子苦苦奮鬥10年,也未必能賺夠“×二代”某年年底的壓歲錢。
假如我們在人生的起點,擁有一個超級給力的爸爸,小時候就不會遭受別人的歧視,就能接受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能輕鬆地找到前途無量的工作,創業資源也會用之不竭、揮霍不盡。我們既不會為生存忍辱負重,也不會為五鬥稻粱放棄追求。隻要我們想做事,能做事,就沒有做不成的事。因為不但有人把我們扶上馬,還能送幾程。
我們之所以痛恨“拚爹”的人,是因為我們無爹可拚。我們為此憤憤不平,動輒在網上洋洋萬言曆數“拚爹”之醜陋,在微博上絞盡腦汁編排段子控訴“拚爹”之不公,以博取千人同情,萬人呼應。
我們這樣做,僅僅是逞一時口舌之快,結果能改變什麼呢?估計除了使更多的人憤怒、鬱悶之外,什麼都改變不了。很多時候,很多事情,都是在乎的人不明白,明白的人不在乎。
我們之所以輸在起點上,是因為我們的父母欠了時代的債。他們總是在錯誤的時間做錯誤的選擇,讀書時沒有好好讀書,努力改變自己和家人命運的時候,因為懶惰而怠惰,選擇了隨波逐流,從而導致我們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價償還這種社會高利貸。
輸在起點,並不算輸,因為我們的人生還有轉折點。細數當代眾多的名人、明星和富翁,哪一個不是苦苦經營數年,最後在人生轉折點上抓住機遇,進而一舉成功、成名的?
贏在轉折點,不一定非得出大名、發大財或當大官。隻要是通過正當的渠道和手段,實現自己切實可行的目標,就是成功。譬如,進城打工的人,在城裏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獨立住房,讓家人過上穩定的生活,對他來說就是一種成功。
成功,是一個無法用數據考量的概念。與自己作縱向比較有所進步,就是在接近成功,或者已經成功。成功不能作橫向比較。任何人,隻要作橫向比較,可能都是失敗的。因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每個人的資源、資本、資質、能力與運氣都不一樣,沒有可比性。
欲除煩惱先無我,各有因緣莫羨人。在這個資訊異常發達的時代,我們時刻飽受各種信息的幹擾和影響,並左右著我們對社會、對時代、對自己的判斷,從而導致自己心浮氣躁,戾氣、怨氣滋生,似乎我們有無數個理由接受貧窮或失敗。
隻要我們貧窮或失敗,即使貧窮或失敗得理直氣壯、心安理得,直接受其貽害的,依然是我們至親至近的人,除了父母和兒女,沒有人為我們的貧窮和失敗埋單。因此,我們成功難,不成功會更難。
輸在起點上的我們,一定下決心改變自己,在人生的轉折點上翻身,盡可能讓自己和家人在社會階梯中上行幾級。
這個社會看上去似乎已經固化、板結,其實隻是在某些板塊、某些行業如此,如礦山、地產等近似壟斷的行業。好多領域還是有很大空間的,如服務延伸與升級、新興產業等行業。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人無定勢,水無常形。隻要我們懷有改變家人生活狀況的強烈願望,對生活充滿激情,主動調整自己努力的方向,為實現可行性目標積極奮鬥,就一定能等來命運的轉折點,也會贏在這個轉折點。
社會的需要是不斷變化的。每一次變化,都會出現大量的商機,都是一批人命運的轉折點。比如,個人電腦的普及,使比爾?蓋茨成為當時的世界首富;手機時尚化、娛樂化、智能化的需求,使蘋果手機傲視天下;城市的無限擴展,交通擁堵,生活節奏變快,催生了電子商務,導致淘寶網上商賈雲集。
我們應該慶幸自己生長在不斷變化的時代。在這些變化過程中,很多機會是不需要任何資質和條件的,這就給處於草根階層的我們,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隻要我們善於觀察、發現和總結,準確預見,並為之做好充分的準備,肯定會把握住一個或者多個機會,從而書寫自己的人生奇跡。
下麵簡單列舉2012年出現的轉折點。
這一年,食品安全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人們對食品的需求已從“溫飽型”向“營養健康型”轉變。綠色、環保、無公害的食品,成為廣大消費者的新訴求。一些提倡健康飲食的餐館將成為消費者關注焦點,蘊藏著豐富的商機。
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從事綠色食品開發與生產相關工作,開辦類似淨菜社、藥膳館、天然飲食、自然菜館、素菜館等餐館,不做大而全,隻做小而精,想不賺錢都難。
這一年,富裕階層越來越忙,對個人生活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個人事務、家庭事務無暇顧及,私事“外包”已是大勢所趨。
作為初次創業者,完全可以為這個人群提供有針對性的、專業的“VIP”型的個性化、人性化服務,幫助富裕階層打點瑣碎的個人事務。隻要我們做到讓顧客感動、感激,必然有錢可賺。
這一年,由於人們對居住環境的環保要求日益嚴格。簡裝修、重裝飾成為居民普遍認可的居住理念。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把自己的居室裝扮得簡潔大方、舒適靚麗並有獨特創意。
隻要我們懂生活,愛生活,有創意、設計能力,在精裝修商品房的基礎上,根據居住者的要求,通過窗簾、插花等技藝的點綴,從而改變家庭軟環境的風格和內涵,就不愁沒生意。
以上列舉的三個行業,都是2012年非常賺錢的行業,也是善於捕捉機會之人的人生轉折點。類似的行業還有很多,都是前景廣闊的新業態。創業者進入該市場的門檻也不高,初期要潛心做特色,創品牌,有了一定規模後可乘勢發展連鎖店,逐漸擴大市場份額,必然能在一個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事實上,固化、板結的不是社會,而是我們自己。因為怠惰,我們習慣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掌控。自己恐懼學習和總結,不願意主動思考和改變,導致生存模式一成不變,價值取向死板單一,不被社會淘汰才是怪事。
天生我材必有用。任何人都能成為社會的需要,隻要他願意。遺憾的是,我們在否定教育中長大,既見不得別人成才,還把自己當做劈柴。
我們把自己當人看、當人才看,是應該的,也是必要的。
隻有這樣,已經輸在起點上的我們,才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追求。我們不能在直中取,還可以在曲中求,進而贏在轉折點。
同樣一件事,或者一個東西,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理解和預見。決定我們前途的,不是我們現在站在哪裏,而是我們麵向何方,看到多遠,想到多少,做到多少。
這個世界,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好,也沒有個別現象證明的那麼壞。在我們自身能力有限或者受限的情況下,我們能做的,就是讀懂世界、了解世人的真實需要,以便贏在轉折點。
記住,是人選擇了命,不是命選擇了人。命,就是用來改變的,也是在轉折點上改變的。在層出不窮的人生轉折點上,如果我們不積極主動地采取實質性的行動,憤怒和抱怨的功能,也就隻剩下傷身傷神了。
2.讀懂這個社會
盡管我們一直生活在社會裏,卻不一定明白這是怎樣的社會,因為普通人根本無法看清這個社會的真相。它就像口蜜腹劍、當麵做人、背後做鬼的朋友,雖然與我們朝夕相處,卻不知道他真正想要做什麼。
交友不慎,終歸受其所累,受騙;不懂社會,必然處處受製,生存艱難,發展無望。
我們從小接受助人為樂的教育。某一天,我們在馬路上看到一個老太太摔倒,跑過去扶她,她很可能反咬一口,說我們撞倒她。理由是,不是我們撞倒的,我們為什麼要扶。她的家人到法院起訴,一旦無法證明不是我們撞的,法院就會判我們賠償老太太幾萬元。
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辛辛苦苦為老板打工,工資卻一再拖欠。老人等著這點錢治病,孩子等著這點錢上學。為了得到這點兒本屬於我們的血汗錢,我們不得不去跳樓。工資不一定能要回來,我們被拘留幾天是肯定的。
這又是為什麼?
我們在路上看見一個老人帶著一個小孩乞討,小孩子殘疾,渾身髒兮兮的,缺衣少食,於是我們動了惻隱之心,送給他們十元錢。
事實上,這個老人家裏並不窮,擁有幾層樓,屬於村裏首富。那個孩子,是他拐來並打殘的。
這是一個善良可以被隨意典當的社會。
父母為了改變我們的命運,不再重複他們的生活,幾乎傾家蕩產,含辛茹苦地供我們讀完大學,可是我們工作後的薪水遠不及木匠、泥水匠。以前是書中自有黃金屋,現在是書中都是吞錢獸。
這個社會怎麼了?我們讀不懂、看不透。不是我們不明白,而是社會變化快。
人最無奈的,是直接決定命運的一些東西無法選擇,譬如國家、社會和父母。如果父母無能,我們十幾年甚至一輩子都要為此埋單;一個社會,如果我們不能爬到金字塔的頂端,我們就是社會大潮中的小蝦米,注定隨時成為他人的腹中之食。
作為國家的一個公民,社會的一分子,如果我們不懂這個國家,不懂這個社會,不懂置身所在的時代,作為其中的蝦米,就會被大浪拍死在沙灘上,就會被時代大潮中的鯨魚吞噬。生得渺小,活得艱辛,死得窩囊。
身為一介草民,我們活在社會底層,唯一的目的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愛自己該愛的人,使家人生活好,或者更好,讓父母老有所依,讓孩子幼有所靠。
十幾歲之前,我們一直以為考上名牌大學就會有幸福的生活;二十幾歲,我們零距離接觸社會,發現畢業就等於失業。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接受的教育,三分之一是謊言,三分之一欺騙,三分之一是過濾後的事實。在學校裏,我們成為獨家客戶定做的工具,程序化、機械化地大批量生產。遺憾的是,客戶滿意並需要的工具並不多,選走了符合他們需要的,餘下的推向社會,任我們自生自滅。
習慣依靠、安排的我們,突然發現,除了自己,沒有人能真正地為我們的後半生負責。能否有錢賺,能否有飯吃,能否有房住,幾乎沒人過問。我們見到的是,摩肩接踵的人才市場、刻薄傲慢的老板、學無所用的現狀、不知道想幹什麼能幹什麼的自己。
這就是因為以前我們不懂社會,模仿身邊的人,按部就班地設計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耗費了巨大的金錢和時間,培養出一個幾乎一無是處的自己。
社會上的所有競爭,不再是能力與本事的競爭,而是資源和資本的競爭。我們不是戰士,卻不得不進行戰鬥。在戰鬥已經打響之時,在槍林彈雨中,我們才想起把手裏的生鐵疙瘩鍛造成武器。在這場無級別的較量中,我們不得不去閱讀曾經從不關心的社會和時代。
生活往往讓我們隻有兩種選擇:一、想盡一切辦法,到自認為理想的地方去生活;二、讀懂、接受並適應這個社會,把自己和家人照顧好,然後盡自己綿薄之力,幫助那些尚且不如自己的人。
我們大部分人屬於後者,無法離開,到萬裏之外。既然無力改變,那就適應。在這場沒有裁判、沒有規則的馬拉鬆比賽中,抱怨無用,牢騷無用,隻能想盡一切辦法向前跑。盡管與冠軍無緣,也要跑出一個好名次。不為別的,隻為了身邊那些至愛的人。
生活,絕對不允許我們一直做生活遊戲的菜鳥。如果我們成為生活遊戲的高手自然可喜可賀,但一關未通雖不正常,我們也不要怨天尤人,還得繼續翻閱社會和時代這本書。即使不能創作,也要必須讀懂。
讀懂社會的最大好處,能使自己坦然地忽略自己在乎不起的人和事,淡然地接受別人的強加和負重,學會如何以最小的代價保護自己和家人。
當然,這個社會很複雜,不是一般人能讀懂的。大街上用金錢把自己武裝到牙齒的帥哥美女,或者懷揣各種證書的學士、碩士,他們盡管是社會中的一員,未必關心其所在的社會。
也許他們會說,我讀懂,社會是那樣;我讀不懂,社會還是那樣。既然無法改變,關心就是添堵,關注就是自尋煩惱。
我們看見陰影,是因為背朝陽光。隻要我們轉過身,就能麵向太陽。慶幸我們生活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隻要我們有能力,都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除非我們選擇了錯誤的生存方式。
社會暴露出種種問題,說明社會在進步。一些問題我們能知道,說明它還不是一個完全封閉的社會。一個人成長到成熟要走很多彎路,一個社會徹底完善,也不是一代人兩代人的事。
不論這個社會怎麼不盡如人意,但它畢竟是我們生活的社會。富則達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我們自身能力有限,力爭不要成為社會的負累。
讀懂社會,就像我們賽前熟悉生活馬拉鬆的賽道。這條賽道太長,一眼看不到頭,路邊既沒有標誌,也沒有提示,我們略有疏忽,就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跑越遠。錯誤的道路,不僅使我們遠離終點,而且處處布滿別人埋下的地雷。如果我們賽前不熟悉賽道,陷入誤區便在所難免。
生活這場無規則遊戲,我們玩不起也得玩,否則就被玩。至於最後能不能通關,現在不用想,想也沒用,能過幾關是幾關。我們隻有在玩的過程中,讀懂規則,巧妙而合理地利用規則,通過實戰使自己逐漸變得強大。有一點我們要相信,過一關我們就能強大一點兒。
隻有充分理解遊戲規則,我們才會把人生的遊戲玩得更精彩。
那邊的社會再精彩,也是那邊的,我們在這邊。我們可以羨慕嫉妒恨,但絕對不能因此尋死覓活。意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便是累人累己。改變一切不如意,都是從接受開始。弱者的抱怨,隻能換來弱者的同情,但無濟於事。適者才能強大,強大才能改變。
活得好的人,就是不犯錯誤少走彎路的人。
成功,有時候就是看誰的非壓迫性失誤少。
3.接受自己所在的時代
接受自己所在的時代,似乎不是話題的話題,值得放在這裏探討嗎?當然值得。
這個時代,與我們的父母相似,無論好與不好,我們都無權選擇,還必須與它共處。盡管它可以齷齪得肆無忌憚,卑鄙得沒有底線。
這是屬於某些人的時代,也是屬於我們的時代,最終還是屬於某些人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雖是扮演打醬油的角色,卻不得不為某些人故意製造的麻煩埋單。
因此,很多年輕人憤怒地抱怨自己生在沒有任何遊戲規則的時代。抱怨,就意味著他們已經對這個時代感到不滿、厭倦或者憎恨,當然也就無法談到接受並關愛這個時代了。
我們之所以厭倦這個時代,是因為感覺它不公平。在這個時代,某些人利用手中的權力和資源,製造了各種各樣的圈子,在圈子裏製造了各種無恥的規則,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把卑鄙的行為公開化,把醜惡的事情陽光化。總之,他們越來越不像話。
這讓對未來充滿憧憬的我們迷惑不解、痛苦萬分。對這個時代已經發生、即將發生、必然發生的一切,我們讀不懂,看不透,曾經篤信不疑的東西,似乎全被否定。我們花大把金錢、時間和精力研讀的專業知識,到頭來幾乎百無一用。花幾麻袋錢去讀書,畢業後賣掉那些書,卻買不來幾條麻袋。
在這個時代,我們步入社會後就會發現,社會中早已經畫好了一很多圈子,每個圈子都是壁壘森嚴。我們想成為某個圈子裏的成員,好難好難,特別是擁有巨大利益的圈子。
盡管這樣,我們也不能恨這個時代,原因有三,也很簡單:一、我們不可能穿越到另一個時代;二、這是屬於我們的時代,就像我們的家庭一樣,即使不愛,也別無選擇;三、我們恨,它那樣,不恨,它也那樣。
接受一個時代,必須弄清楚這個時代的特點。那麼,屬於黑眼睛、黃皮膚的炎黃子孫的二十一世紀,這個時代的特點是什麼呢?
這個世界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平麵化和一體化,地域、國界、種族、民族的界線都在淡化。隨著人口的增多,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科技迅速發展,個人接受教育程度加深,消費者對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進而導致這個時代在一定區域內的競爭空前慘烈。
隻要我們步入社會,就會強烈地感受到,這個時代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每個角落都在競爭,每個人都和我們競爭,而且還是不同級別的對手。我們不得不被動地麵對在實力、財力、勢力遠遠高於我們幾倍幾十倍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