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培養孩子處事能力時父母最易犯的錯誤(5)(2 / 2)

既然孩子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員,那麼不管家境到底如何,家長都應該對孩子實話實說,這才是最明智的,也是對孩子知情權的尊重。讓孩子對家庭的經濟狀況有個真實的了解,並參與到家庭的經濟問題中來,真真正正地明白,家長的錢不是白來的,自己花起來必須珍惜和節儉。如果誰家中能擁有這樣懂事的“小大人”,無疑是一件幸事。

天下有窮爸爸和富爸爸之分,也就會有窮孩子和富孩子之分。因此,當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以後,就應當讓孩子了解家庭的經濟狀況,要讓自己的孩子有一份應該承擔的家庭責任,培養孩子應有的責任感。但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父母不願意告訴孩子自己家庭的實際經濟狀況,於是就有了那些“窮漢養嬌娃”的現象。

2.不回避金錢方麵的問題

父母在處理財務時,如果孩子對相關問題好奇或有疑慮,父母千萬不要覺得不耐煩或用回避的態度來回應。其實這是很好的教育機會,父母應該盡可能地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加以說明。例如:當孩子問道:“為什麼可以不用花錢,隻用一張小卡片就可以買到東西?”這時候可以告訴他們:“這張小卡片叫做信用卡,用它來買東西時,商店會通過電腦告訴銀行我花了多少錢,銀行會先幫我付錢給商店,再通知我還這筆錢,並不是不用花錢就可以買到東西。”要強調這筆錢是要還的。否則,如果孩子誤以為持卡可以不必付錢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將來很可能因此成為負債一族。

3.讓孩子學習珍惜金錢

不管是買東西給孩子還是給孩子零用錢,都要教育他們好好愛惜物品或保管好金錢。若物品是因為孩子的疏忽而損壞,或是孩子不小心弄丟了錢,再或者孩子是恣意浪費時,要讓他們對這些失去或損壞的金錢物品負責,並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在提供這些金錢或物品之前,要很明確地告訴孩子好好愛惜,並強調在任何情況下父母都不會再供應,這樣才會讓孩子更珍惜他所擁有的金錢或物品。

4.視需求必要性給零用錢

孩子的零用錢多半是父母給的,目的是要讓他們有機會學習自己管理金錢。但有些小孩會認為父母給零用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父母不要孩子一伸手就給零用錢,應該視需求的必要性而定。當孩子有花費需求時,父母一定要了解這些需求的原因,衡量必要性後再給零用錢。否則,孩子若發現要零用錢是件容易的事,便會養成好逸惡勞的個性。

5.告訴孩子消費要量力而行

無論家裏的經濟狀況如何,也無論父母是否把家庭的經濟狀況直截了當地告訴給了孩子,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對父母的理財習慣和家庭的經濟狀況或多或少都會有所了解。所以,避諱談錢的問題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孩子小的時候還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但在孩子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力後,無論家裏的經濟狀況如何,父母都應該讓孩子有所了解。這並不是要讓孩子為錢操心,而是要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值得花的錢,什麼是不值得花的錢,這是一種量力而行的消費習慣。孩子如果養成“驕奢”的習慣,對他們以後獨立生活並不是好事。

6.試著讓孩子自己管錢

既然要教孩子理財,就要相信他們可以自己處理金錢,父母隻是在一旁提供必要的協助及谘詢即可。給他們一定的可支配金額,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管理金錢,當然父母應重點教會他們學習如何讓每一分錢都發揮效用。例如:孩子可以用自己擁有的錢去買想要的東西,而不需向父母伸手要。一旦金額不足又非買不可時,鼓勵他們想出取得差額的方法,但重點是這個方法必須是正當的。例如:以做家務事換取獎勵等,這是在教他們如何正確賺錢,有錢才能夠消費。

7.父母要以身作則

孩子的外在行為往往有很大的成分是受父母的影響,所以在要求孩子應該怎麼做或不能做什麼時,要先想想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影響到了孩子的價值判斷。要孩子做到的事情,父母需要得先做到,才有說服力。父母在孩子麵前以身作則,才能端正孩子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