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女子的榜樣
征文選登
作者:高玲
記得十幾歲時看錢鍾書先生的《圍城》,每次看都笑得不行。一本書,這麼多年來不知看了多少次,以至於裏麵的篇章段落,人物言語甚至表情都仿佛就在眼前,一伸手便能觸摸,一張口,便能接了下句。
後來,或者同為女性的緣故,慢慢的,更偏愛讀於楊絳先生的書了。
最早接觸先生的書,是她的全本譯文集。譯文本裏的她謹慎端正,可以為一個語法問題做長長的一段注釋。畢竟譯者最重要的是尊重原文,她的本性,便主動退到陰影裏,隻有在短短的前言中,能看出她的些許跳脫與靈動。比如她在《堂·吉訶德》的前言中建議:如遇到沉悶的篇章,不妨跳過去,隻看堂·吉訶德的行為,聽桑丘的妙論,其他枝節,一概可以略過。最後她說:我寫這篇前言,隻為希望《堂·吉訶德》能經常在書桌幾案上出現,而不至尊嚴地高踞書架上層,蒙上塵埃。
在能夠靜心讀書的時光變得越來越稀少時,我再次讀了先生的《我們仨》。說來不好意思,挑了這本,隻是因為正好某網站搞活動,滿二百減二十,這本薄薄的小冊子,正好湊單用。
而接下來日子裏,這本薄薄的《我們仨》,卻將我這些年來積攢著,不,確切說隱忍著的所有淚水都傾瀉出來。
先生的譯文是好的,小說是妙的,散文更是精萃的。《我們仨》裏麵,我看到了一個平凡的學者之家,有嬌憨的女兒錢媛,頑童般的丈夫錢鍾書,還有她,一個蘭心蕙質的妻子。女兒脫口而出的英文,丈夫在肚中翻滾的笑浪,一切,就那麼平淡道來,但那種溫暖,卻可以慢慢滲透到任何一個女子的靈魂中。
但後來,他們還是失散了,“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
此後的時光,於她,並沒有眾人想象中的悲涼。2007年的時候,再次看到先生的《走到人生邊上》。字裏行間,充滿冷靜與理智。“我正站在人生的邊緣邊緣上,向後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後看我已經活了一輩子,人生一世,為的是什麼呢?我要探索人生的價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麼都沒有了嗎?我的靈魂呢……”
2014年,又看到她的《洗澡》續集。年過百歲的先生,要將那一份純潔的感情自己做個了結——她不想看到一份她曾願意去祝福的情感被毀掉。
百歲以後,先生仍舊純真,仍舊用盡全心全力去維係純真。那個時代的學者,那個時代的知識女性,她們看似柔弱,卻可以用單薄的肩膀承擔起無形的國家與民族的責任。曾有人問她,為什麼鍾書先生將《管錐篇》寫得那樣的晦澀難懂,她答:這樣那些審察的人也同樣看不懂。在那樣的日子裏,他們的聰明睿智要分一部分來保護自己吧。
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是先生留給我們的印記,在她的書裏,我一點點地體味,一點點的學習,對先生,我心存太多的敬慕,她是永遠的女子,永遠秀美純善,永遠從容優雅,永遠深刻淡定。
先生,是世間女子的榜樣。一世都做先生那樣的女子,亦是天下所有女子的夢想。
征文啟事:
為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活動、貫徹落實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於開展2015年全民閱讀工作的通知》精神,本刊從2015年5月15日~8月15日舉辦以“悅讀改變人生,閱讀助我成長”為主題的征文活動。征文要求如下:
1.稿件文體不限,內容積極向上,具有推廣閱讀、推介好書的積極導向;
2.稿件為原創作品;
3.一律以Word文檔投稿;
4.稿件請注明作者的真實姓名和聯係方式。
應征作品在人生伴侶網站發表後擇優在本刊刊出,並推薦參加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組織的全國性評獎。
來稿請發至本刊信箱
人生與伴侶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