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伊投資的第二個公司名叫推特,HR維拉推薦的CEO是川口正光,是一名出色的日裔管理者,有島國商人的精明、嚴謹,也有三十多年美國本土文化的熏陶。
他把博客、微博這兩種商業模式大概描述了一下,又確認過公司的發展重點,接著道:“正光,說說你的想法吧。”
“羅伊先生,我能理解你的意思,前期側重於博客,中後期側重於微博,以日活量用戶為目標,邀請知名人士加入進來,在博客上持續輸出消息,活躍網站熱度,增加用戶粘性。”川口正光的姿態非常端正,不激進冒犯,也不退縮諂媚,忠實簡潔的複述著羅伊的思路。
因為互聯網初期的時候,網民熱情很高的,耐心也很足,所以以博客這種長篇文章的交互模式很有市場,隨著互聯網的大麵積普及,人們對於網絡內容也有了一些的免疫力,就很難有耐性看很多長篇的內容了,所以那時候,以140字以內的微薄簡訊就會占據用戶主流市場。
而微博的壟斷市場的核心就是“網絡效應”,同無憂支付很像,隻要用戶的數量級上去了,大部分的網民都習慣使用時,就成為了其他類似企業不可逾越的護城河。
所以羅伊來先行布局,搶占用戶心智。他隻要把握好產品體驗不至於太差,就完成能夠致勝。
其實羅伊更想做的是類似於QQ的模式,從聊天軟件延伸出遊戲、社區、影視、郵件、購物、搜索、瀏覽器、殺毒軟件……等等等等的全麵覆蓋衣、食、住、行各個方麵的互聯網帝國。
但是,他想到,此時微軟正在麵臨司法部的反壟斷和不當競爭的指控,隻是因為出售的Windows係統綁定了一個免費的IE瀏覽器,造成了輿論的軒然大波,名聲在一點點下降,受到全美人民對另一家處於弱勢的網景瀏覽器的同情,蓋茨不得不出來捐更多錢,參加更多公益活動,還動員媒體來幫微軟扭轉負麵的輿論。
微軟反壟斷的司法指控,如果放在50-100年前的美國,法院肯定會判定微軟違法,強迫他分割公司,公布核心技術,但是現在,這種反壟斷的起訴,對微軟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傷筋動骨都說不上。(具體原因牽涉反壟斷法,以後再說)
但是,人們可不會根據法院的判決來決定自己的好惡,當微軟捆綁銷售免費瀏覽器,欺負小公司時,輿論就一邊倒的支持弱者了。
就好比Google這類大公司,基本不會跟小公司打專利侵權的官司一樣,即使小公司侵犯它很多專利。因為打贏了官司,失掉了名望。人們永遠同情弱者。
所以,越是高不可攀強勢的大公司,越會費盡心機拚命的討好用戶,以取信於社會輿論。
見證過騰訊成長的羅伊很清楚,像騰訊這種恨不得什麼業務都要自己去做的企業,在美國根本玩不開,他一個公司就想把所有人的生意都做過了,那就是與所有人為敵。
很多玩過Facebook、推特、亞馬遜的同學,都會覺得它們的頁麵、功能太簡陋了,簡直被QQ碾壓10條街。看咱們QQ上,什麼都有,想玩什麼就玩什麼,簡直太方便了。有些人在各個貼吧、論壇上對此發出無盡的嘲諷,根本不能理解為什麼國外那麼落後,不用起我們大中國的QQ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