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夜貓子”海參(1 / 1)

自然酷部落

作者:楊柳

海參屬於棘皮動物,顧名思義,這類動物身體外麵有棘,這是海洋中特有的一類動物。海參的身體呈圓筒形,拿在手裏柔韌滑膩。海參前端有口,口的周圍有觸手20隻,是它捕食的工具。海參吃泥沙中的有機物質、微小動物和貝類的屍體。海參整個身體好像一條黃瓜,西方人稱為“海黃瓜”。

漁民把海參的生殖腺形象地叫做“參花”,將海參剖開察看,它的雌、雄生殖腺,可在異體內找到。雌的呈現橘紅色,雄的呈現乳白色,都像盛開的花朵。海參每年6月間到淺海進行繁殖,一般在傍晚和夜間進行,雄的先排精子,雌的後排卵子,精子和卵子排出時,像點燃一炷香似的冒起一縷白煙。受精後在適當的溫度中,經過46小時就能發育為幼蟲,從側麵看幼蟲仿佛一隻耳朵,因此叫做耳狀幼蟲。幼蟲經過一個月的生長變為小海參,而後隻需要兩到三年,人們就可采它食用了。

許多種海參,還有護幼的本能,保護子女安全成長。最有趣的是生長在南極的一種海參,在母體的腹麵常常攜帶20多個小海參一起過活,形影相隨,到長大時才與母體告別,過獨立生活。

海參對溫度的變化最為敏感。它們一般生活在較冷的水中,當水溫高出20攝氏度時,就向更深的海中遷移,潛伏在隱蔽的岩石下,用管足緊緊吸附在外物上,不食不動,如入昏迷狀態,海參的這種行為叫作“夏眠”。在夏眠期中,海參體內貯藏的養料逐漸取用,以致體重減輕、消瘦。夏眠的時間約需100天左右,當水溫下降,海參才漸漸蘇醒,再行攝食活動。夏眠的習性,對海參成品的質量大有關係。如果處於溫暖海域中的海參,勢必延長夏眠期,縮短攝食發育期。因此,海參的育肥,達不到要求。所以,在人工養殖海參上,水溫的高低是成敗的關鍵。

海參是海底動物中的弱者,既無利齒銳爪,又無堅殼鐵甲,是食肉海洋動物的捕食對象。這使它養成丟髒保體的“苦肉計”。每當海參遇到敵害無法脫身時,它就會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內髒,一股腦兒從肛門中噴射出來,這種驟然間肉彈式的進攻,竟能嚇退敵人。它剩下一個空軀殼,從容逃走。你不要替它擔憂,這個空軀殼,不食不動,經過幾個星期的休生養息,體內又會生出一套內髒器官。還有更為驚人的是,就是把它身體切成數段,它像變戲法似的,以後每段都可長成新的海參,令人歎為觀止。

有趣的是,海參常和一種叫光魚的小魚共生。光魚體形渺小、全身透明,最喜歡鑽入海參的腸中,有時候成群結隊,從肛門進入,再從口中遊出,進進出出,川流不息,好似一盞盞的“走馬燈”,常常不斷地忽隱忽現,一明一暗,極為美觀。當光魚遇到敵害時,海參成為光魚的避難防身洞,光魚的排泄物是海參的食料,互為有利,是有趣的共生現象。

(責任編校:賀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