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斯人已杳 藝術常青——懷念著名書畫家李中原先生5(1 / 1)

中國書家

文/秦金根

其大字對聯也常出以隸意。對聯大多單字呈現,字與字不相連屬,故對字的筆法、結構、字勢、情態要求極高。中原先生以隸為體,筆法兼之行草,使之動靜結合,別有趣味。風格上仍持簡靜之態,字勢左右變化,上下字以情態呼應,對比映照,顯出生趣。故其對聯書法閑靜中見流麗,穩健中求變化。有時中原先生也以金文中融行草之意來寫對聯,也別有古雅流動之美。

中原先生最擅長的還是行草,尤其是草書,是其寫得最多也是經營最多的書體,可以代表其書法的麵貌。其行書取勢縱長,筆畫屈曲,動態鮮明,饒有畫意。筆法純用中鋒,行筆遲速相間,澀潤互用,節奏變化;結構多變,開闔多姿,頎長秀麗;間取斜勢,結構寬博,有魏碑之意。章法上下相連,或以映帶,或以體勢,皆能周流照應,全篇統馭,一以貫之。其草書最見奔放,筆墨酣暢,淋漓變化,如疾雨蛟龍,騰挪穿行,如行雲霧之中,了無滯礙。其用筆多變,故其筆畫能方勁妍麗互現。其行筆速,激情所致,盡情揮灑,似有一筆而盡終篇之感,連綿不斷,氣息周流。其用墨枯澀兼之,有時以破鋒出枯墨,蒼茫遒勁,別有情致。其章法照應,一任情性,長短不同,上下一貫,全篇統一。故其草書風格有明人之風,類於祝枝山,大開大合,不拘細部,總之出以流貫遒麗而已。

又喜篆刻,總體宗秦漢穩實平正和小璽一路,但其用刀衝切,用草書之法,不作修飾,得暢快之感,亦其一樂也。

惜哉天妒英才,不假其年。中原先生雖不幸早逝,然其藝美而華,必將惠及後世,故其藝與精神常青!

乙未春於耕之堂

約稿、責編:金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