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
文/王永敬
筆墨是中國畫最核心的內容,近現代中國畫家中筆墨成就最大的畫家之一黃賓虹,是有著自己的筆墨情懷和個人筆墨體係的,他總結古典中國畫中所得出的“五筆法”和“七墨法”,對中國畫的發展影響很大。“平、圓、留、重、變”五筆法是說用筆的方法和用筆的效果,也是黃賓虹文化思考的結果。濃墨法、淡墨法、潑墨法、破墨法、焦墨法、積墨法、宿墨法的掌握,則是黃賓虹繪畫得心應手的根本,用墨有法,法備氣至。他在研究宋元山水畫筆墨的結論中得出的關鍵詞——“渾厚華滋”,後來成為了後世研究學者評鑒他中國畫的專用詞語,而且是那樣的具有不可置換、變更的定義性質,語境和詞性上都很符合、很恰當,他的繪畫成為了他研究前人經典的曆史反照。他是近現代在中國畫本身的體係中走向現代突破的藝術大師,他通過近一個世紀的努力,實現了古典中國畫向現代的轉型,並由此又形成了“筆墨中國”再發展的現代平台。
黃賓虹的理性思考和筆墨探索在他創作上的反映是多向度的,因此他所追求的筆墨“內美”也是需要通過反複的觀摩學習,去不斷認識的。不久前,安徽博物院百年美術經典係列展之“氤氳長虹——紀念黃賓虹誕辰150周年特展”在合肥的開展,就給人們再次提供了一道藝術的精神大餐。展覽於乙未年春節前後在安徽博物院展出數月,展覽展示的100多件黃賓虹繪畫、書法精品,令人歎為觀止!其中部分作品是首次亮相,因此參觀者眾多,好評如潮。展覽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自在雅致—黃賓虹的花鳥畫;第二部分,渾厚華滋—黃賓虹的山水畫;第三部分,高古博大—黃賓虹的書法。在第二部分山水畫的內容中又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轉崇多師—“白賓虹”時期;第二單元,慕黑棄白—黑白過渡期;第三單元,墨隱丹青—“黑賓虹”時期;第四單元,大象無形—最後時期。展覽的第三部分中又分三個單元:第一單元:蕭散有致—黃賓虹的行書;第二單元:天然理趣—黃賓虹的篆書;第三單元:剛健婀娜—黃賓虹的手劄。展覽幾乎就是黃賓虹筆墨藝術隆重的次第展開,走進展廳看黃賓虹作品的過程裏,始終都是處於感受其中國畫筆墨深度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