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世之前,佩索阿把幾百份手稿放在一個大信封裏,信封貼著標簽,上書“不安之書”,裏斯本國家圖書館佩索阿檔案館保存的頭五個信封裏裝的就是這些手稿,不過他們還藏有其他幾百封手稿——非常散亂,涵蓋了作者其餘所有作品——並且非常明確地標有L.和D.的字樣。在後麵的注釋中,葡語手稿都在方括號內被標注了官方檔案參考編號(信封上的編號位於斜線之前),有的編號為打印字體,有的為手寫(“ms.”),或者半打印半手寫(“混合”)。那些並非真正由佩索阿本人確認屬於《不安之書》(由此可知,被收錄進《不安之書》的手稿都是他人推測的)的手稿被標為a+。在這些手稿裏,空白處和各行之間有600餘個替換詞句,不過隻有最重要的詞句被引用到了注釋之中,而這些注釋的主要關注點在於提供文學、曆史和地理等方麵的參考。
序文
佩索阿為《不安之書》撰寫了多篇序文,此處收錄了其中兩篇。這兩篇序文無疑都寫於20世紀10年代,不過第二份序文描寫了一個虛構的作者,他住在兩間租住屋內,而不是一間,而且此人似乎比其他文章裏描述的助理會計員更為成功。在《不安之書》的前期部分,作者/敘述者被稱為韋森特·蓋德斯(詳見前言),或許此人在佩索阿的心裏依舊是個模糊的形象,不過在一篇第一人稱的文章裏,蓋德斯不僅提到了他四樓的租住屋(一個房間),還說起他的職業是助理會計員。另外兩篇提到蓋德斯名字的序文收錄在附錄一中,而其他幾篇序文——從講述者的角度寫成,而不是從佩索阿的角度來寫——均被收錄進了“虛構自傳”章節。1915年,費爾南多·佩索阿、馬裏奧·德·薩—卡內羅和路易斯·德·蒙塔爾沃創立了刊物《奧菲歐》。雖然這本刊物隻出版了兩期,但其中的評論文章對於20世紀葡萄牙文學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異名表
在寫作散文和詩歌時,佩索阿使用了很多署名,他稱這些署名為“異名”,而不是“筆名”,因為這些名字不僅僅是假名,而是屬於被創造出來的人物,他們都是虛構的作者,有著自己的觀點和文學風格,與佩索阿的觀點和文學風格不盡相同。其中三個詩歌方麵的主要異名——阿爾波特·卡埃羅,裏卡爾多·雷斯和阿爾瓦羅·德·坎普斯——誕生於1914年,不過佩索阿使用的異名有75個之多,最初的一些異名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時代。有些異名如瑪麗亞·何塞都隻是輝煌一時,隻有一篇作品把他們署名為作者;而其他異名如韋森特·蓋德斯,這個人物不停變換觀點,時而光輝燦爛,時而暗淡無光,最後才消失在視線之中;如坎普斯這極少的幾個異名屬於佩索阿宇宙中的“恒星”(不過從來不是靜止不變的)。下麵將介紹一些最重要的署名。根據這些異名在佩索阿作品中出現的大致順序(有時候根據推測的順序)排列。
切瓦利爾·德·帕斯騎士,被佩索阿稱為“我的第一個異名,或者說我的第一個虛構朋友”,據稱,在佩索阿六歲時,這位友好的騎士就給他寫信,信可能是用法語寫成,他的父母都講一口流利的法語。
查爾斯·羅伯特·安農,第一個成熟的異名,1903年前後,由十幾歲的佩索阿身在南非之際創造出來。他的英文詩歌和散文均與哲學問題有關,比如存在與不存在,自由意誌與決定論,還描寫了剛剛成年的年輕人(是他自己?還是佩索阿?)的焦慮感。這個人物在署名時把自己稱作C.R.安農,從根本上來說他是個反基督教主義者,有時候還很暴力,在他的詩歌《天主教會的墓誌銘》和散文中,他頒布“命令,革除世界上所有宗教的所有牧師和所有在教人員的教籍”。
亞曆山大·舍奇,佩索阿甚至為這個英文異名印製了名片,這個人物生於裏斯本,與他的創造者在同一天誕生:1888年6月13日。這個人物寫了將近兩百首詩歌,其中大部分都是佩索阿於1905年返回裏斯本後的三年內完成,其中有些詩歌的日期遲至1910年,而其他詩作的日期則追溯到1903年4月(追溯起來,起碼有一些早期的詩作確為舍奇所作)。在文學創作方麵來說,他的詩作不能和冠有卡埃羅、坎普斯和雷斯之名的葡語詩歌比較,不過他的詩涵蓋了後來這三個主要人物所作詩歌的全部主要主題。舍奇還創作了散文,其中包括一篇名為《一頓非常原始的晚宴》的故事,在這篇令人毛骨悚然的文章裏,一些不知情的用餐者把人肉當美味大快朵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