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道德篇(1)(1 / 3)

遵守內心的法則,培養高尚的人格,做一個正直的人。

第1天

勤儉節約

1962年,在美國西部一個叫本頓維爾的小鎮上一家名為沃爾瑪的普通商店開業了。三十多年後,沃爾瑪成為全球最大的商業連鎖集團,2000年在《財富》五百強中以一千六百六十八億美元的營業額名列第二。談起成功之道,創始人沃爾頓指出公司的經營宗旨是“珍視每一美元的價值”。為了不浪費一美元,沃爾頓本人從不講排場,外出巡視時總駕駛最老式的客貨兩用車,在外麵住旅館,從不要求住豪華套間。由此可見,在經營上節約每一美元,企業方能砌成通向成功的台階。

每日自我提醒

在中國傳統道德中。勤儉節約是普及最廣、傳播最久的美德之一。勤儉節約要求人們節製生活欲望,約束消費行為,節約開支。“儉以養德”,勤儉節約是我們安身立命、開創事業、為國效力必需的品質和要求。

第2天

謙讓

孔融四歲時,家裏買了梨給他和兄弟們吃。哥哥讓孔融最先拿,孔融卻不挑好的,也不挑大的,而隻是拿了一個最小的。父親見到後,問他為何這樣做。孔融說:“我的年紀比哥哥小,好的梨要讓給哥哥吃;我的年紀又比弟弟大,大的梨應該留給小弟弟吃。”父親聽完,心裏十分高興,當著眾人的麵好好誇獎了小孔融一番,並讓其他兄弟向孔融學習。孔融讓梨的故事流傳至今,成為千古佳話,可見人們對於謙讓美德的推崇。

每日自我提醒

謙讓是中國傳統美德之一。現在中國有許多獨生子女家庭,長輩很寵孩子,總是把最好的東西讓給孩子吃。要知道一味的嬌寵隻會使孩子形成自私、唯我獨尊的不良品格。給孩子講講孔融讓梨的故事吧,謙讓的美德是應該從小培養的。

第3天

勤勞

眾所周知,新中國建立時,我國百業待興,幾乎沒有自己的工業,技術也十分落後。加上帝國主義的封鎖,建設十分困難。即使這樣,勤勞的中國人民沒有在困難麵前倒下,他們投身到新中國的建設中去,付出了艱辛的勞動,換回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現在國民生產總值躍居世界第七位,許多高科技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農業更是以占世界不足百分之七的耕地麵積養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這是勤勞的中國人創造的世界奇跡。

每日自我提醒

勤勞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美德。正是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中國人民走過了最艱難的時期。今天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仍然需要每一個建設者繼續發揚這一傳統美德,中國人民隻有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才可贏得祖國燦爛的明天。

第4天

認真

幾個中國人第一次來到德國,向一個德國小男孩問路。小男孩正在上學的途中,聽到詢問立刻停了下來,認真地為中國人講解路線。這時,一輛公共汽車駛過來,他抬頭望了一下,又繼續講解。其中一個中國人不安地問小男孩:“是不是該上車了?”小男孩搖搖頭,很認真地說:“先生,我還沒有講明白你們的路線,所以現在我還不能上車。”於是繼續講解。在公共汽車離站的那一刻,小男孩剛好講完。於是,小男孩迅速跳上了車。令中國人驚訝的是,小男孩徑直走到車尾,還透過玻璃,朝他們比畫著現在該朝哪裏走。小男孩的舉動讓在場的每一個中國人都十分感動。

每日自我提醒

“做事最怕認真二字,認真,是一種一絲不苟的辦事態度,更是一種美德。它能提高你的可信度,也能感染別人。相反,辦事馬馬虎虎的人不僅自己辦不成事,也讓別人感到不放心,甚至產生厭惡的情緒。”

第5天

勤奮刻苦

一位數學係的教授開學第一堂課給他的學生講了一個故事,說以前有一個學生念到初二,數學成績從未及格過,老師、家長都對他失去信心,勸他退學。這個學生為了不失去讀書的機會,就尋找原因,從五年級數學知識補起,夏天把腳放進冰水裏看書,冬天在火爐旁仍堅持該書。學校路燈下、宿舍走廊裏都留下了他刻苦攻讀的身影。後來,奇跡終於發生了,這個學生考取了一所名牌大學,而且還是數學係。今天,這個學生來這裏給大家講課。話音剛落,教室裏就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學生們被教授當年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打動了。

每日自我提醒

勤奮刻苦是一種良好的品德,也是成就一切事業的先決條件。一切成就大事業的人,無不具有勤奮刻苦的品德。俗話說,勤能補拙,何況你並不笨,再加上勤奮刻苦,將來的成就肯定無可限量。勤奮刻苦需要持之以恒。有誌氣的你從今天開始堅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