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財富篇(1)(1 / 3)

土地是母親,勞動是父親,財富是他們的兒女。

第1天

勞動是財富的源泉

從貧窮到溫飽,從溫飽到小康,再到富裕,民富國強,這是我們祖祖輩輩夢寐以求的理想,也是革命誌士和億萬百姓所向往的目標。那應該怎樣來獲取財富呢?回答是勞動,隻有勞動才是財富的源泉。有人認為在市場中低買高賣就可以增加自己口袋裏的錢,甚至認為欺詐、搶劫等等不合法、不合理的行為也是財富的源泉。事實上,那些行為隻是將一個人口袋裏的錢轉移到了另一個人的口袋裏,使得財富在不同的人之間有了不同的分配,在根本上並沒有增加任何財富。

每日自我提醒

隻有勞動才會給我們的社會增加財富。我們要在法律和道義允許的範圍內,靠自己辛勤的勞動創造財富。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

第2天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是途徑、方法的意思。勤勞致富,靠的是辛勞的汗水,值得稱道;科技致富,靠的是智力的開發,令人仰慕;立功致富(如奧運會金牌得主獲得重獎),靠的是頑強的拚搏,可喜可賀。阿·揚格說過:“發財有術,能叫沙子變金子。”我們每個人有不同的愛好、專業和特長,在我們致富的過程中就應該有不同的“道”。如果沒有創造力,隻是人雲亦雲,跟著別人行動,是不利於整個社會發展的。當然,這個“道”也不能超出法律和道德所允許的範圍。隻有通過合乎法律和道德的勞動,不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我們才能獲得財富。事實上,金錢無所謂好壞,關鍵要看你的財富是通過什麼樣的途徑得到的。

每日自我提醒

孔子雲:“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我們在追求財富的時候要記住:獲取財富要通過正當途徑。

第3天

鍥而不舍是獲得財富的捷徑

下麵是一個美國淘金時代的故事:馬裏蘭州的一個農夫達比在科羅拉多州發現了金礦,集資挖出了金子。正當達比滿懷希望地一點一點收回投資的時候,卻突然不出金子了。拚命地挖,也挖不到金子。最後,隻得將挖掘機器廉價賣給了舊貨商。可是,舊貨商雇了一名礦山工程師,對達比挖掘的地方進行勘察後,在達比絕望的地方又往下僅僅挖了幾米,就查明了金脈。的確是座寶山。然而達比雖然進了寶山,但由於缺乏專業知識,後勁不足,結果功虧一簣,空手而歸。人人都想獲得財富,但我們常常和它失之交臂,隻有鍥而不舍者才能最終獲得成功,才能真正找到獲得財富的捷徑。

每日自我提醒

荀子雲:“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可見,我們要想獲得財富,取得事業上的成功,鍥而不舍的精神是很重要的。

第4天

富貴不宜簡單否定

有很多報道指出:有些有錢人生活奢侈,同時因為生活較輕鬆,無所事事,非分之想也會隨之而來。正如孔子所說:“飽食思淫欲。”一個人吃飽了喝足了無事可做,常常會產生非分之想,使思想偏離正常行為軌道,做出危害他人、社會的事情。但我們並不能因為這些原因就將富貴一棍子打死。如果擁有金錢的人能夠正確地對待他的財富,那我們就不該簡單否定富貴。因為金錢不僅給人們帶來了安逸的生活,也能滿足人們生活中的各種需要。如果各族人民共同富裕,不是能給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提供重要根基嗎?這樣的“富貴”有什麼不好?

每日自我提醒

金錢並非是萬能的,沒有錢又萬萬不能。富貴是好是壞,不由富貴本身決定,而由人決定,取決於擁有財富的人怎樣來對待這些財富。

第5天

金錢不等於價值

培根說過:“任何個人財富都不能成為個人最終的生命價值。”著名的西部歌王王洛賓當年是一個囊空如洗的流浪漢,可謂是無錢無財。而他留下了幾百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金錢沒有體現他的人生價值,是他對音樂的執著真正體現了他的人生價值。俗話說:“禮輕情義重。”與人的真情相比,金錢是不值一提的。隻要有真誠的情感,禮物值多少錢就不重要了。在這裏,禮物的價值在於它所體現的真情的深淺,而不在於它貨幣價值的多少。

每日自我提醒

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隻有當財富為人的幸福服務時,它才算作財富。”金錢不等於價值,隻有當它為人的幸福服務時,才是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