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經營之道在於進退自如(1 / 3)

1、妙解公司困境

晏子出使楚國,因身材矮小,被楚王嘲諷;“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說;“齊國首都大街上的行人,一舉袖子能把太陽遮住,流的汗像下雨一樣,人們摩肩接踵,怎麼會沒有人呢?”楚王繼續揶揄道;“既然人這麼多,怎麼派你這樣的人出使呢?”晏子回答說;“我們齊王派最有本領的人到最賢明的國君那裏,最沒出息的人到最差的國君那裏。我是齊國最沒出息的人,因此被派到楚國來了。”幾句話說得楚王麵紅耳赤,自覺沒趣。

晏子的回答就是采用了以退為進的方法,貌似貶低自己最沒出息,所以才被派出使楚國,這是“退”,實則是譏諷楚王的無能,這是“進”,以退為進,綿裏藏針,使楚王侮辱晏子不成,反而自取其辱。

某公司自成立以來,事業可謂蒸蒸日上,但因受國際局勢的影響,近期的利潤大幅滑落。董事長知道這不能怪員工,因為大家為公司拚命的情況絲毫沒比往年差,甚至可以說,由於人人意識到經濟的不景氣幹得比以前更賣力,這也就愈發加重了董事長心頭的負擔,因為馬上要過年,照慣例,年終獎金最少要加發三個月的工資,多的時候,甚至再加倍。

可是今年業績慘淡,董事長算來算去,頂多隻能給一個月的工資做獎金。董事長憂心地對總經理說。

“許多員工都以為最少加發兩個月的工資,恐怕飛機票、新家具都定好了,隻等拿獎金就出去度假或付賬單呢!”總經理也愁眉苦臉了,“好像給孩子糖吃,每次都抓一大把,現在突然改成兩顆,小孩一定會吵。”

“對了!”董事長突然靈機一動。“你倒使我想起小時候到店裏買糖,總喜歡找同一個店員,因為別的店員都先抓一大把拿去秤,再一顆一顆往回扣。那個比較可愛的店員則每次都抓不足重量,然後一顆一顆往上加,說實在話,最後拿到的糖沒什麼差異,但我就是喜歡後者。”

突然,董事長有了主意。沒過兩天。公司突然傳來小道消息;“由於經營不佳,年底要裁員,上層正在確定具體實施方案。”頓時人心惶惶了。每個人都在猜,會不會是自己,最基層的員工想;“一定從下麵殺起。”上麵的主管想;“我的薪水最高,恐怕會從我開刀!”但是不久之後,總經理就宣布;“公司雖然很難,但大家同一條船,再怎麼危險也不能犧牲共患難的同事,隻是年終獎金,絕不可能發了。”聽說不裁員,人人都放下心頭上的一塊大石頭,那不致卷鋪蓋走人的竅喜早壓過了沒有年終獎金的失落。

而眼看新年將至,人人都做了過個窮年的打算,取消了奢華的交往和昂貴的旅遊計劃。突然,董事長召集各部門主管召開緊急會議。看主管們匆匆上樓,員工們麵麵相覷,心理都有點兒七上八下;“難道又變了卦?”是變了卦!沒幾分鍾,主管們紛紛衝進自己的部門,興奮地對員工宣布;“有了!有了!還是有年終獎金,整整一個月的工資,馬上發下來,讓大家過個好年!”整個公司沉浸在一片歡呼聲中。

董事長巧妙利用人們的心理,先退一步,把結果設置到最糟糕的地步,把員工的期望值降到最低,然後一步一步好轉,最終高過了員工的期望,原本可能會影響士氣的降低獎金,反而成了最鼓舞人心的大好消息。

智慧箴言:

“以退為進”表麵上是自己退了一步吃了虧,而實際是為做出更有力的進攻和反擊留出空間。當用常規的方法很難達成目的的時候,“以退為進”不失為一種更為高超的應對手段。但要記住的是,盡管是讓步,但要永遠保持對全局的了解和控製。占據有利形勢。同時,也要讓對方確實能從中獲得一定的收益。

2、最後一幅畫的價格

有一年,在比利時某畫廊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美國畫商看中了印度人帶來的三幅畫,標價為250美元,畫商不願出此價錢,於是唇槍舌劍,誰也不肯放鬆,談判進入了僵局。那位印度人惱火了,怒氣衝衝地當著美國人的麵把其中一幅畫燒了。美國人看到這麼好的畫燒了,當然感到十分可惜。他問印度人剩下的兩幅畫願賣多少錢,回答還是250美元。美國畫商見印度人毫不鬆口,又拒絕了這個價格,這位印度人把心一橫,又燒掉了其中一幅畫。美國畫商隻好乞求他千萬別再燒這最後一幅。當他再次詢問這位印度人願賣多少錢時,賣者說道:“最後一幅畫能與三幅畫是一樣的價錢嗎?”結果,這位印度人手中的最後一幅畫竟以600美元的價格拍板成交。

當時,其他的畫的價格都在100美元到150美元之間,而印度人這幅畫卻能賣得如此之高,原因何在?首先,他燒掉兩幅畫以吸引那位美國人,便是采用了“以退為進”的戰略,因為他“有恃無恐”,他知道自己出售的三幅畫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燒掉了兩幅,剩下了最後一幅畫,更是“物以稀為貴”。這位印度人還了解到這個美國人有個愛好,喜歡收藏古董名畫,隻要他愛上這幅畫,是不肯輕易放棄的,寧肯出高價也要收買珍藏。聰明的印度人施展這招果然很靈,一筆成功的生意唾手而得。

在商談中,賣方很想出售自己的商品,而買方則會提出種種借口,以圖達到最高利益,此時,以退為進的戰略便會大奏奇效。

當然,要想成功地采用“以退為進”的策略,必須有一定的後盾,把握好分寸。你退一步,按照你所掌握的對方的心理,對方願意采取令你滿意的行動,你的“以退為進”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智慧箴言:

“不打無準備之仗”,心中沒有十分的把握而輕易使用此計,難免弄巧成拙。如果那位印度人不了解美國人喜愛古董的習慣,不能肯定他一定會買下那最後一幅畫而去燒掉前兩幅,如果最後美國人沒有買那幅畫,印度人可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追悔莫及了。

3、吃小虧占“大便宜”

在戰場上,有時候需要舍棄一些暫時的利益,以便創造殲滅敵人的機會。其實質就是一種“放長線,釣大魚”的策略。

企業經營中,如果能夠巧妙地運用這一策略,往往能夠收到一本萬利的奇效。

日本的“萬事發”香煙,原本是個默默無聞的牌子,銷量極其有限。後來生產該香煙的老板想出一種“贈送法”進行促銷。

結果,幾年的功夫,這個牌子的香煙便躍升為世界銷量第二的名牌香煙,老板從中獲取了可觀盈利。

“萬事發”香煙通過“贈送法”,是根據市場調查得到的贈送對象名單和地址,每月郵寄或直接送上300支給他們。並一再聲明是讓他們免費試抽,如果認為不夠,還可免費索要。“萬事發”的老板在開展“贈送法”促銷之前,專門請專家和醫生測驗過這種香煙,證明其香煙尼古丁含量少並且質量上乘。

另外,該“萬事發”香煙公司對於贈送對象亦作了精心選擇,集中在著名醫生、律師、作家、藝人名星、高級職員等一些有社會地位的人士。這樣連續免費贈送幾個月後,就給這些受贈者寄上表格,征求他們對“萬事發”香煙的評價和意見。

再贈送三兩個月後,當受贈者習慣了抽“萬事發”香煙後,就不再免費寄送。那麼,這些已經上癮的受贈者自然就會掏錢買這個牌子的香煙了。

於是,“萬事發”開始發了,它以“有社會地位”的人為主要銷售對象的形象出現,使得很多喜歡攀比和有虛榮心的人也要抽這個牌子的香煙,銷量迅速增加,“萬事發”公司先予後得,免費贈送的開支很快就回來了,沒幾年時間就發了大財。

運用“贈送法”取得經營成功的例子很多。如美國的馬可氏威爾牌咖啡,於1965年至1966年間,在日本就舉行過三次贈送樣品活動。當時“贈送”是采取夾在麵包包裝內的辦法。

馬可氏威爾咖啡公司決定在日本采取“贈送法”展開促銷攻勢的主要考慮有三:

其一,馬可氏威爾牌咖啡在市場占第二把交椅地位。如果一種牌子的商品在市場上已占第一把交椅的地位,就沒有贈送樣品的必要。馬可氏威爾咖啡在開展贈送活動前,很多日本人根本就不知道有這個牌子咖啡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