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比起經濟獨立,中國女性更需要精神獨立(1 / 2)

一個精神獨立的女人,

永遠不會為年華的逝去而感到恐慌,

也不會靠po幾張磨了十八層皮的PS照片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女人多大算大齡?

這是一個女孩前幾天問我的問題。我反問:那你多大?她說,我89年的,擔心再不結婚就嫁不出去了。

我本想說笑話,這才哪兒到哪兒,你還小得很。轉念一想,不太對。我隻是比照了自己的年齡,總下意識地覺得自己還年輕,比自己小的都還是小朋友,殊不知,90後都早已過了“晚婚”的年齡。

按照世俗的眼光,89年出生的姑娘今年27,的確也不小了。

二十七八是女性人生最焦慮敏感的時期,事業未成,家庭未立,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達到頂峰,一不小心就容易被扣上一頂“大齡剩女”的帽子,連回家過個年都要戰戰兢兢。

28歲的女孩G就深陷這樣的苦惱中。她是我的一個谘詢者,文文靜靜還帶著點怯,典型的乖乖女。

G來自一個南方小城,獨自一人在北京打拚,事業還算有成,就因為單身,據說父母在親戚麵前抬不起頭來。女孩自己也著了急,2015年總共相親了兩個男人,就想著從中選一個把自己嫁出去。

一個對她不積極,沒了下文,另一個人在深圳,麵都還沒見過,微信聊得也不甚投機,可是耐不住雙方家人催促,於是買好了機票,計劃春節見上一麵,打算彼此若有意就先訂了婚,她辭職轉戰深圳。

G不停強調自己的年齡,張口閉口不離“我今年都28了”,像在描述一棵隨時準備揮淚大甩賣的白菜,隻要有人買,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跳到菜籃去。

我聽呆了。我說姑娘別說你才28,就是82也不能這麼著急啊。網購還要比比價呢,你就打算這麼跟一個網購的男人過一輩子?你連他性取向都不能確定呢!

我曾批判過一些像“鄭人買履”一樣選擇伴侶的女人,打著不將就的名義,列出長長的條件清單,有一條不符連麵都不見,最後生生把自己“剩下”。但是如今,我更為這些急著把自己嫁出去的女孩擔憂。單身至少不要命,遇人不淑可就說不好了。

比如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北醫三院產婦事件,患者家屬到底有沒有大鬧醫院或者訛錢,尚無從考證,但有幾件事,卻是楊冰丈夫自己寫下的:妻子有過多次流產史,高齡高危產婦,懷孕還要給他做早飯,手術前無人陪伴,給自己打了11個電話聽不到……

據說,女人這五年沒幹別的,就折騰生孩子了,最後,把命都搭在了“傳宗接代”四個字上。不得不說,有些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並不會因為你讀了多少書拿了多少學位而發生改變。

過去,我一直覺得女人經濟獨立最重要,當你連飯都吃不上時,不要指望愛情來雪中送炭。可是這些年,我接觸了不少能力、收入還不錯的女性,要麼活在對大齡剩女的恐懼中,要麼苦苦挽留一個早已不屬於自己的男人,要麼堅信傳宗接代是女人必然的使命。也難怪學曆不高,網紅出身,沒有任何專業背景,靠著瞎編亂改《進化論心理學》、專教女性如何取悅男人的ayawawa能圈200萬鐵粉,連“吞精可預防先兆子癇”這樣的言論都有大批人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