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就這樣爆發了。九百個農夫,拿著昔日的生產工具,衝入大澤鄉,殺死裏正、鄉尉。附近農民聽說有人造反,長期壓抑在心中的仇恨情緒爆發了出來,也回家取來鎬頭,鏟子這類便於廝殺的農具,加入到起義的隊伍中來。起義的隊伍猶如扔入鍋中的發酵麵團,瞬間便由剛才的九百人膨脹到千人以上。
起義隊伍攻克了蘄縣,陳勝擔心如此造反師出無名,會遭天下人反對,就假借為公子扶蘇複仇的名號,在蘄縣設壇盟誓,號稱“大楚”,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收降蘄縣降兵及入伍民眾,向東攻打輊、酂、苦、柘、譙等城池,也全部拿下。起義隊伍風起雲湧,滾雪球一般的迅速壯大,等到達陳縣的時候,已經擁有戰車七百乘,戰馬一千多匹,士兵數萬人。
麵對起義隊伍的破竹之勢,秦朝各郡縣的長官慌亂了起來,他們清醒的看到,這些人不是一般的強盜,僅以錢糧、珠寶就能打發走的,他們要的是人命,是整個大秦帝國的萬裏河山。他們的勢力已經強大,非一郡一縣的兵力可以阻擋,於是他們紛紛上奏秦二世,要求朝廷派遣大部隊前來鎮壓。各地告急的文書被太監們成籮筐的抬至相府,堆積在李斯的案頭。
李斯起初不相信天下會有人造反,一向迷信於法製力量的他,感覺天下每一個人都會像他一樣,畏懼黥麵、刖足、殺頭、車裂這類的酷刑,老老實實的做個順民。但是這山一樣的文書告訴他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確實是有人在造反。這些人造反的根源在哪裏?當然是對朝廷的嚴酷刑罰所不滿,而這些刑法恰恰就是他幫助秦始皇炮製出來的。如今秦始皇死了,去地下做他的千秋帝王大夢去了,罪魁禍首隻剩下他李斯一人,如果二世皇帝追究起來,死的人恐怕不會是他自己,自己的妻妾兒孫恐怕都要跟著遭殃。李斯想到這裏,不由得汗流浹背,多年的從政經驗告訴他,不能將這些奏章如實上報,更不能公布於眾,想來想去,李斯想出一個妙招,把造反的人改稱為“盜賊”上奏。
李斯寫完奏章,把奏章用漆封好,派人送往郎中令處。趙高見到李斯的奏章,毫不客氣的去掉封漆,自己先閱讀了一遍。當他看到“關東盜賊,嘯聚成眾”時,眼前一亮,他所盼望的時刻終於來到了,他仿佛看到不計其數的義軍衝進鹹陽,砍倒阿房宮中的“秦”字大旗,掀翻了二世皇帝的寶座。
趙高看著看著,激動得連手都顫抖起來,為了給義軍贏得更多的寶貴時間,趙高按原樣把李斯奏章漆好,放在一個極顯眼的地方,暫不上報。
趙高實在是太高興了,他想把這個消息說給楚娥,讓她也高興高興。於是,他來不及解下出入宮中的令符,駕車快速趕往家中,一進家門,他便興奮的喊:“夫人,夫人,汝快出來,喜訊,喜訊到矣。”
楚娥正在屋中與女兒盼來嬉弄盼來的兒子小樂。聞聽丈夫呼叫,連忙出來,見趙高雙目放光,麵帶喜色,不由嗔怪道:“何喜之有?竟令老爺如此得意忘形?”
趙高這才感覺到自己剛才的模樣有幾分失態,便壓抑住內心的興奮,低聲對楚娥說:“山東之民反矣。”
楚娥問:“反者何人?有多少兵力?”
趙高說:“此情尚是不明,然據李斯所上奏章,可判定人數甚眾。”
楚娥叮囑趙高:“如今天下已亂,夫君之誌將酬,此時更須謹慎,切不可操之過急,暴露自己,免出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