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在公元前259年,一個改寫中國曆史的偉大人物衝破娘胎,在趙國都城邯鄲咕咕墜地,他便是後來統一六國、倡導天下“車同軌,書同文”的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秦昭襄王的曾孫。公元前265年,秦昭襄王聽從丞相範雎“遠交近攻”的戰略,把進攻的矛頭先對準了與己為鄰的韓國和魏國,而和相隔較遠的趙國建交。按照當時的慣例,兩國須互換人質以示真誠。就這樣,嬴政的父親,也就是秦昭襄王的孫子子楚被做為秦國的人質派往趙國。
子楚的父親安國君,是秦昭襄王的第二個兒子,地位很低下,所以子楚在趙國時,生活十分拮據,出門連車馬都沒有。後來,衛國大商人呂不韋去趙國經商時聽說了這件事,他認為子楚奇貨可居,便拿出一千金,把其中五百金送給子楚,讓他廣交朋友。另五百金購買奇珍異寶,送給安國君最寵愛的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沒有生育,遂收子楚為嗣。不久,呂不韋又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小妾趙姬送給子楚,十四個月後,趙姬生下嬴政。從此呂不韋便長住邯鄲,和子楚廣交天下賓客,等待幸運的降臨。
趙高的第六感覺沒有錯,在白起自裁前後的短短幾分鍾裏,張財一直拿眼睛盯著趙高。如果趙高在那一刹間,麵現憤恨或者是歡喜,張財都極有可能抽出腰間的佩劍斬下趙高的人頭。原來,這是張財和宮正令倆人借秦昭襄王誅殺白起之機測試趙高演出的一場雙簧。
張財接到秦昭襄王賜死白起的手諭後立即覲見宮正令,謂宮正令言:“趙國之人,最恨武安君白起,今大王詔令賜死白起,吾欲帶趙高一同前往,察言觀色,若趙高是趙國派來的細作,勢必憤恨白起,麵帶喜色!”
宮正令道:“此話甚是有理,本宮正命你去西門尋到趙高,與你一同前去執行大王命令,如果趙高如你所言,本宮正賜你生殺予奪之權,嗯!”宮正令說著,做了一個砍頭的動作。
“喏!”張財向宮正令一揖,領命而去。
令張財沒有想到,趙高在誅殺白起過程中,非但沒有憤恨和歡喜,反倒是麵現悲憫之色,他先是向白起獻酒,又闔上白起那雙未瞑的眼睛,這一連串的舉動都向人們昭示,趙高他崇敬白起,憐惜白起。這些本是秦人應該具有的情愫如今卻出現在趙高這個趙人身上?“如果他不是裝出來的,說明這個少年涉世未深,尚不懂人間愛恨,如果他是裝出來的,那太可怕了,說不定他以後會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張財想著想著,不由在心底打了個冷顫。
回都城鹹陽的路上,趙高始終壓抑著自己興奮的情懷,不敢釋放。他知道自己的身邊都是秦人,而白起是他們心目中的戰神、英雄,殺掉白起等於抿滅他們心頭的一盞燈,若自己此時流露出高興的情緒,等於不適時宜的向他們放出仇秦的信號。於是趙高夾在張財等十幾宦官中間,一路落落寡歡的向都城走去。
回到鹹陽,張財帶領其他宦官到秦昭襄王那裏複命,留下趙高一個人走向寢室。此時趙高像喝醉酒一樣,腳步有些散亂,在心底狂呼:“括將軍,死難的兄弟們,白起死了!白起死了!你們在天亡靈可以瞑目,秦國不可戰勝的時代結束了!”
白起死亡的消息傳出,秦人悲痛異常,建立武安君祠紀念白起。東方六國聞之,大肆慶賀。趙國都城邯鄲,楚國都城郢,人們相互奔走相告,點燃篝火,飲酒狂歡,徹底無眠。
趙高的所作所為雖然讓他暫時保全了性命,但是他的日子卻一天比一天危險。張財把賜死白起前後趙高的表現告之宮正令,老謀深算的宮正令拈須歎道:“可怕,這實在太可怕了,秦養此兒,如同養虎。”
張財拱手道:“請宮正大人發令,殺了趙高,以決後患!”
宮正令道:“莫急,莫急,有你我二人在,暫時他還翻不了天,我倒要看看這小子到底要幹什麼?弄清楚後再殺他也不遲!”
張財:“那下一步該怎麼辦?”
宮正令:“引蛇出洞,關門打狗。”
當日下午,便有一名小太監來到趙高的寢所,宣布宮正令的旨意,說:“趙高,宮正大人有令,你在柴坊勤勞肯幹,甘於吃苦,特提拔你到中車廄,為大王修車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