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將軍卻不肯追擊,就算是下屬把腦袋磕爛在城頭,他也不答應任何人的追擊建議,因為東倫嶽雖然不善攻城,但東倫嶽善於斷後,這是大將軍對東倫嶽的了解,在跟隨王上縱橫下的時代,每次後撤都是東倫嶽斷後,幾乎沒有出過一點紕漏,大將軍又怎麼會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去追擊一個這樣的對手?那不可能,不要以為勝了對方一場就可以蔑視對手,如果真追擊下去,東倫嶽一定會給他們一個大的驚喜。

東倫嶽采用的是交替後撤的辦法,掃尾工作做得十分到位,東倫嶽本以為大勝之下的大將軍一定會乘勝追擊,開始的後撤他確實有意的顯得十分慌亂,就是想給大將軍一個假象,卻沒想到大將軍再次讓他失望了,大將軍根本沒有追擊,這無疑讓東倫嶽十分遺憾。

這次的攻城戰算不得高烈度戰爭,隻能算是限度的碰撞,雖然傷亡了差不多有近兩萬人,但並沒有傷筋動骨,優勢依然還在東倫嶽手中。

這次的碰撞讓東倫嶽明白了一件事兒,麵對大將軍,容不得任何僥幸,想要取得勝利,必須要做好十足十的準備,而這次,顯然他太輕視了大將軍,以至於直接損掉了銳健營。

銳健營的失去肯定讓東倫嶽肉疼,那是他最得意的一隻部隊,然而就因為他的大意而付出了近乎全滅的代價。

銳健營的死亡率過五成,重傷近三成,輕傷一成,還完好無損的不過一成,這就是今晚銳健營的傷亡情況,看到這樣的情況東倫華心都要碎了,這是他直屬的部隊,現在能用的人卻不到兩成,這樣的情況是他所沒有預料到的,他預料的情況是今晚銳健營將拿下西門,傷亡率不過一成,可現實和預料差別是如此懸殊,這讓他有些憤怒,恨不能立刻衝進王城把大將軍千刀萬剮,因為對方完全沒按照他預想的情況進行。

東倫華是東倫嶽最疼愛的兒子,他手中的銳健營報銷了,自然需要補充兵員,但其他騎兵營也都是正常編製,都有主官,在這種情況下東倫嶽也不好十分偏袒兒子讓別的騎兵營主官分出人馬給自己兒子,畢竟現在是戰爭時期,若是他特別偏心親兒子,會讓其他將領怎麼看自己這個主帥?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身為主帥若是不能一碗水端平,必然會讓手下生出異心,那時自己這個主帥可就岌岌可危了。

但東倫華完全沒有想到自己父親的心思,他隻知道自己的銳健營沒有了,而他又是東倫嶽的親兒子,所以給自己補充銳健營簡直經地義,隻是老子一句話的事兒而已,主帥老子了話,哪個主官敢不聽?

東倫華進了東倫嶽的中軍大帳根本沒跟他老子廢話,而是直接就去拿他老子的帥印,跟在家裏的做派沒什麼兩樣,一副我爹的東西就是我的東西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