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皇帝之死(2 / 3)

這一戰的戰果,在接下來的幾天之內,被葉楓通過天眼、傾城閣、黃泉樓以及那紅色楓葉拍賣行刻意的傳遍了整個天風帝國,甚至於傳遍了整個大陸,一時間,人人驚悚,天風帝國內的各路帝國軍更是聞龍淵軍而色變。

……

晉始領內,與中寧府相鄰的小城木月城中,齊王親率的四萬陸軍正是駐紮在木月城中,而另外的五萬水軍,則是走海路準備繞道臨海城向晉始領內發起進攻。

不過此刻,齊王已經是下令全軍都是停止了進攻的步伐,不僅是他親自率領的這四萬大軍停在了這木越中,便是那五萬水軍,齊王也是鄰人傳去了軍令,暫停攻擊。

兩天前自己的一萬先鋒軍和自己的心腹大將鄭元暢的戰死的消息透過那十幾名逃回來的斥候被他知曉,本來是被徹底的激怒了齊王,雖然明知龍淵軍戰力極強,遠不是什麼烏合之眾,但他卻是毅然決然的繼續領軍南下,並且向自己的部下立下了豪言,定要去葉楓的首級來為那在晉始城下戰死的一萬齊王軍和鄭元暢祭奠。

當時齊王的誓言的聲音還在眾人的耳邊縈繞,齊王卻是忽然調轉了大軍,又是返回了木越城中,不再繼續南下。這自然不是齊王薛子溫怕了葉楓或者說是龍淵軍,卻是齊王不得不這麼做。

就在齊王準備加速南下之時,先是後方傳來的消息,說是原本便是在中寧府境內葉家青楓領中,三萬葉家最為精銳的青楓衛卻是忽然又兩萬離開了葉家的青楓領,而是直接南下,大舉的向齊王的大後方定海城逼去。

齊王聽聞這個消息之後,先是一愣,隨即便是反應了過來,葉楓自己便是葉家子弟,這先是葉家在表明態度,維護葉楓了,若是齊王在繼續南下的話,那兩萬青楓衛精銳勢必是會真的南下,直接攻打他薛子溫的根基,定海城。雖在齊王在定海城還留有數萬軍隊,但那數萬軍隊出了水師,便是從中寧府征召的府兵,戰鬥力都是不強,若是真的讓青楓衛進逼到定海城下,即便是能夠守住定海城,那兩萬青楓衛也勢必會給予齊王一個難以承受的打擊,讓他元氣大傷。

一時間,齊王是頭疼不已,一邊暗罵葉家狼子野心,一邊卻也是對到底應該繼續南下剿滅江北府還是立刻回軍救援定海城難以決斷。

但是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此時齊王頭疼不已的時候,帝都當中確實又傳來了一個令整個天風帝國乃至於整個天元大陸震驚的事情,那邊是薛宣和在挺了這麼久之後,終於是駕崩了!

薛宣和自從年初遇刺之後,便是一直處於危險狀態,早便是不能處理國事了,這才導致了如今天風帝國四麵分裂的局勢。

所以對於薛宣和的死,齊王雖然是薛宣和的兒子,當所謂帝王之家無親情,事到如今這個地步,估計除了太子之外,不論是齊王還是其餘諸王,理當都是不會太過在意。反而是會暗中高興,畢竟薛宣和乃是他們的父皇,若是薛宣和真的恢複了過來,一聲令下,他們還真是不敢再亂動。

但是齊王卻是高興不起來,因為帝都當中,薛宣和並不似因為上一次刺殺聽不過去才死的,而是又遭遇到了另外的一次謀殺,這才導致了薛宣和真正的死亡。

而這一次謀殺背後的陰謀,卻是直指本來打算在置身事外看好戲的薛子溫!

……

原來,就在葉楓統領大軍北伐晉始領,擴大勢力,而齊王薛子溫也是領軍南下,準備在江北府大展手腳的時候,帝都當中,一個陰謀也是正在暗中的實行。

又是二月十二這天,一早準備給昏迷當中的薛宣和喂藥的宮女走進了薛宣和的寢宮之後,卻是發現薛宣和的身子早已經是僵硬冰冷,早已死去。

薛宣和駕崩的消息緊隨其後便是傳了出去,縱然是有太子封鎖,但卻是依舊給傳到了皇宮之外。

太子薛子蒙雖然控製了皇宮以及帝都,當太子若是真的想要上位,還必要獲得帝都當中的大臣們的認可,所以帝都當中的大臣們雖然有些手中根本是毫無兵權,但依舊是有著極大的話語權。

薛子蒙眼見薛宣和終於死了,心中是有興奮又擔憂。

興奮的是自己終於是可以名正言順的即位為帝,成為天風帝國的主宰。而薛子蒙擔憂的,則是自己的那些兄弟,薛宣和沒死,諸王便是已經與其為敵,眼下薛宣和死了,諸王對他的反對定然是會變的更加激烈起來。薛子蒙都不用想,隻要是將薛宣和駕崩的消息傳出之後,不論有沒有證據,自己的那些兄弟勢必都是會將汙水潑到他的頭上,說他弑父。

所以薛子蒙本意是要封鎖薛宣和身死的消息,先行繼位,掌握了主動再。當不知為何,薛宣和早上剛死,中午的時候整個帝都當中便是都知曉了皇帝駕崩的消息,一時間,整個帝都之中家家戶戶都是舉喪掛上了白幡,而那些個大臣們也是都聚到了一起,開始向太子施壓,要求調查皇帝死因。

帝都當中的大臣,也不盡是支持太子的,有許多人態度不明,也有許多人是因為各種原因支持在外的那些藩王。此刻,皇帝身死,雖然之前便是已經狀態很不好了,但眼看太子就要繼位,這自然也是成為了一個阻攔太子即位的理由。

於是,一時間,朝臣當中分做了兩派,支持太子的一派支持太子立刻即位,登基為帝,而支持在外藩王的人則想要拖延時間,要求徹查薛宣和之死。至於原本態度不明的人,也是暫時的分化進了這兩派當中,一派以國不可一日無君為由,支持太子登位,而另一派終於先帝的舊臣則是加入了要求徹查薛宣和死因的一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