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文魁.天下策(2 / 2)

包括葉楓在內的眾人不由的都是為之一愣,就連宣布此番變化的那幾個大儒臉色也都是有些異樣,顯然,不僅諸多學子文人沒有料到這般變化,事先,就連主持此番天賜節文魁比試的幾位大儒,也是沒有料到。

葉楓聞言,也是心中一愣,眉頭不由也是皺起了起來,望向那皇帝薛宣和的方向。

天下策?這為行將入土的皇帝陛下是想要做什麼,難不成還想著靠著所謂的文魁比試,給他選出幾個能夠一統天下的謀士出來?

葉楓在心中腹誹著,那大儒收起臉上的異色,看了一眼底下神色驚愕迷惘的諸多所謂才子,硬著頭皮說道,“今次,天下策首次開試,皇帝陛下親自授題,題為平江北。”

這位大儒念完題目,便是坐下,緊接著,又有一位大儒站了起來,似乎是擔心諸位才子不明白這平江北三字的含義,因而是解釋了起來。其實,倒真是有許多人沒有明白那平江北三字的意思,也就更別說就此題做出解答了。

隻聽那大儒解釋道,“江北之亂,源起自三十年的西南諸府流民作亂,官軍剿賊不利,先帝便是下令準許世家豪門以及江湖門派組建私軍,自行清剿。在清剿流民過程之中,這些世家豪門與江湖之人乘亂而起,力量極速膨脹,等到流民被清剿完畢,這些世家豪門以及江湖門派,便是成了尾大難掉的態勢,脫離了朝廷的管製,各自為政,割據一方,最終便成就了江北府如今的形勢。”

諸多學子盡皆默然不語,靜靜的聽著。

對於江北府,眾人自然是知道的,這乃是整個帝國當中,唯一一塊脫離帝國掌控的地區,號稱是小混亂之地。

那大儒解釋完那江北府的形勢以及淵源,便是對那平江北三字開始解釋,“所謂平江北之題,便是需要諸位就官軍朝廷如何能夠收複江北府,平定江北府做出論述,拿出意見建議,甚至於平定江北府的具體方案,這邊是此番天下策諸位的試題。”

聽那大儒這麼一解釋,軒亭邊上的諸位才子雖然是都明白了,但卻也是更加的懵了。

他們能參加天賜節,自然自忖都是有一定文采之人,平日裏揮斥方遒,倒也是沒少評論過軍國大事,不過平日裏舞文弄墨與真正的參與軍國政事,那是完全的兩碼概念。他們此番來著文魁比試,為的不過是爭一爭那文魁的虛名,本以為寫些辭藻華美的文章,便是夠了,哪想到竟然是會遇到這番問題?

一時間,整個軒亭之處鴉雀無聲,措手不及之下,許多文人學子都是選擇了放棄,不在參與此番文魁爭奪,隻有少數幾個人皺著眉頭不斷的思索,似乎是要在最短的世間內想出那解決江北府的之策來。

葉楓看了看那諸多學子,又是不由的瞄了一眼那不動神色的皇帝陛下,心中不又是冷笑連連。

平江北?江北府已經是被葉楓視作了自己的囊中之物了,朝廷要平江北,不就是要平自己麼?想的倒是挺美,但江北府乃是小爺天下之策的起點,又豈能為你們所奪去?

葉楓在心中想著,上一次文魁的崇曄,終於是在眾人的矚目當中,第一個站了出來,似乎是已經有了計策了。

眼見還真的有人能夠站出來,不僅是皇帝包括那五位大儒眼前一亮,來了精神,就連葉楓也是來了幾分好奇,對於那崇曄的平江北之策,好奇了起來。

崇曄出身崇家,乃是帝國當中文官世家,帝國的官僚體係當初便是由崇家先人一手創建出來的,崇曄出生在這樣的一個世家當中,耳濡目染之下,除了舞文弄墨之外,對於帝國的政治事務,自然也是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非但不陌生,而且還是相當的擅長。

其實,崇家子弟,除了那妖孽變態的崇玦之外,其餘子弟從出生之始,家族便是會以將來帝國的宰相為目標,對其進行教育培養。作為一個帝國宰相,所要考慮的事情可以說是極多,可以不回領兵,但必須也是要回懂的軍事,懂得如何運用軍事,以安天下。

崇曄作為崇家的精英子弟,崇家除了崇倫之外的第二接班人,對於這方麵的訓練自然是不知道進行過多少次。其中雖然沒有具體的平江北的治策,不過卻也有不少類似的訓練。所以說,崇曄對於此番天下策的命題,雖然有些措手不及,但卻倒是並不驚訝,這也是崇曄能夠從這突然的命題當中第一個反應過來原因。

隻見崇玦慢慢的站了起來,遲疑了一番,似乎是在梳理著自己的語言,好一會兒,方才是想著皇室以及那五位大儒評委施了一禮,開始正式的就平江北之策,做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