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天氣清爽,綠柳在微風中輕輕搖動。
校園裏,學生們在大掃除,有蹲在窗戶上擦玻璃的,有揮著鐵鍬除雜草的,有拿大掃帚掃操場的,有抬著水筲去洋井打水的……
為了調動學生們的勞動積極性,操場大喇叭裏在放著一首首好聽的歌曲——
……
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
沒有椰林綴斜陽~隻是一片海藍藍~
坐在門前的矮牆上~一遍遍懷想~
也是黃昏的沙灘上~有著腳印兩對半~
……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秋千上~隻有蝴蝶停在上麵~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
……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
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繽紛的雲彩是晚霞的衣裳~
荷把鋤頭在肩上~牧童的歌聲在蕩漾~
喔嗚喔嗚他們唱~還有一支短笛隱約在吹響~
……
一首首熟悉又遙遠的歌曲歡快回蕩著,校園裏學生們在歌聲中追逐打鬧、活蹦亂跳地勞動著。
這時的張東明,在校長室中回想著久遠的記憶。
那是2001年的5月15號,他當時在市師範專科剛畢業,來北山鄉中學報到,當時在校長室中,他看到的就是眼前這番景象。
整整過了十六年,之所以還記得清楚,還得從他的經曆說起——
他家也是農村的,在大嶺鄉,離這北山鄉七十多裏,他上學時雖然成績不咋地,但因為家庭條件還行,小學之後就一直都在城裏念書。
初中,高中,大專。
近十年的時間,雖然寒暑假會回家,可無論習慣還是思想,他其實對農村已經不適應了。
所以當他市專畢業,想象要去農村教書,想象這輩子就要窩在北山鄉這個窮山溝時,他的內心是非常抗拒的。
於是就在這個辦公室,就在報到的當天,他終於下定決心放棄了這份工作。
隨後,他在市裏找了一家補習學校做講師。
工作雖然辛苦一些,但畢竟是告別了貧困落後的農村,人生的憧憬與夢想也都還在有實現的機會。
這樣幹了將近三年,不算好也不算壞,就跟大多數在城市打拚的年輕人一樣的平凡著。
或許這就是生活,但不是他期待的人生。
後來的一次機會,他跟兩個兄弟合夥承包了一個住宅小區幾棟樓的樁基工程,賺到了第一桶金。
由於當時建築行業的火爆,他們第二年就成立了一家建築公司。
之後經過十幾年的經營打拚,他三兄弟的公司已經是全市最大的民營建築及房地產公司之一,他本人還曾被評為“市十大傑出青年”和“省十大青年企業家”。
這大概就是他的經曆,或者說是他的上輩子。
選擇決定命運,如果他當時沒有毅然決然的放棄那所謂的鐵飯碗,他可能一輩子都窩在窮山溝,然後平平淡淡、庸庸碌碌地走完人生。
所以盡管過了很多年,他仍對當時在北山鄉中學經曆的一切記憶清晰。
但此刻,眼前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