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左右逢源說話有度(12)(1 / 2)

他設有陰謀詭計,你卻偏偏參與其事,代為策略,幫他去做,從樂觀的方麵說,他把你當做是他的心腹,而從悲觀方麵說,你是他的心腹之患。你雖很謹慎地保守秘密,從未提及這件事,不料有另外智者猜中此事,對外宣傳,那麼你無法逃脫泄密的嫌疑。你隻有常常接近他,表明自己絕無二心,同時想方設法偵察泄露這個秘密的人。這是說話的第三忌。

萬一對方對你還沒有深刻的認識,沒有十分信任你,而你卻極力去討好他,對他說極為深切的話,如果他采用你的話,而試行的結果並不理想,他一定疑心你有意在捉弄他,使他上當。即使試行結果很好,他對你也不會增加好感,認為你隻是偶然所見,實際也不是你的力量,當然不算你的功勞,所以這個時候你還是不說話為好。這是說話的第四大忌。

你知道他犯有錯誤,你便不惜聲援正義,直言進諫。他本來就已覺得很愧疚,唯恐別人知情,你去揭穿,他自然更覺慚愧,由慚愧而憤恨,由憤恨而與你發生衝突,你不是憑空多了一個冤家?所以,即使告之,也應以語氣婉轉為宜,這是說話的第五大忌。

對方成功與否全出於你,而他是你的上司,他深恐好名聲被你搶去,內心很矛盾。這種情形被你知道了,你就應該大膽宣揚,見人便說,極力表明這是上司的善謀,這是上司的遠見,你曾經出了什麼力一點也不要透露。

對方做不到的事,而你認為可以做到,就算強迫也必須讓他做到;對於謀事,對方是等在弦上的箭不能不發,或者已騎虎難下,沒有辦法中止,而你認為這事不應該這麼做,就算勉強去辦也必須中止,碰到這種情形,都是強人所難的做法。你勉強他一定去做,勉強他必須要中止,本來是善意,盡一分摯友的責任,光明磊落,無可非議。但已成事實,雖然再勉強也不會有效。如果在道義上,熟視無睹你認為不該,不妨進言相勸,使他自己醒悟,由他自己去發動,自己來中止,這才算是上策。萬一他不願接受你的苦苦相勸,你也隻好隨機行事,適可而止,如果過於強求,隻能是徒傷感情罷了。

16.拒絕別人需要講究策略

對於別人的話,人們大多會表現出情感反應。如果說讓人高興的話,即使馬上接著說些讓人生氣的話,對方也能以欣然接受的表情繼續聽。運用這種方法,可以把不喜歡的對象擊退。

麵對不喜歡的對象時,要出其不意地提醒他一下,以便擊退對方。若沒有機會,不妨創造機會,先使對方高高興興,然後趁對方缺乏心理準備時,臉上仍在笑嘻嘻時,找到借口及時退出,達到拒絕對方的目的。

日本一位名叫金六郎的青年去拜訪本田宗一郎,想把自己的一塊地產賣給他。

本田宗一郎非常認真地聽著金六郎的講話,隻是暫時沒有說話。

本田宗一郎聽了金六郎的陳述後,並沒有給出“買”或者“不買”的回答。而是給金六郎看一些放在桌子上類似纖維的東西,並問:“你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嗎?”

“我不知道。”金六郎答道。

“這是一種最新發現的材料,我是想用它來做本田宗一郎汽車的外殼。”本田宗一郎詳詳細細地向金六郎講述了一番。

本田宗一郎講了十五分鍾之多。講到了這種新型汽車製造材料的來曆和好處,又誠誠懇懇地講了他明年汽車擬取的新計劃。這些講話內容使得金六郎摸不著頭腦,但感到十分高興。在本田宗一郎送走金六郎時順便說了一句,他不想買他的那塊地。

如果一開始本田宗一郎就將自己的想法告訴金六郎,金六郎一定會窮追不舍問個究竟,並想方設法勸說本田宗一郎,把這塊地賣給他。本田宗一郎不直接挑明的理由正是如此,他不想與金六郎為這爭辯什麼。

在拒絕對方的提議時,最好采納毫不觸及話題具體內容的抽象說法。

日本大師多湖輝說的這個故事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末的學運中。一大學教室裏的學生正在上課時,一群學運積極分子忽然闖了進來,使上課的教授先生毫無辦法。當著全班學生的麵,教授想顯示一點寬容和善解人意的態度,就想先聽一下學生的意見再去說服他們。

結果與他善良的想法完全不同,學生們乘勢向他提出了很多的問題,把課堂攪得一團糟,再也不能上課了。並且在這之後隻要是他上課就有激進派的學生出現在課堂上,就這樣安無寧日地持續了一年。

從這一事件中,教授感悟到一條法則,如果無意接受對方,最好別想去說服對方,當他們一開口時就應該阻止他:“你們這是在妨礙教學,趕快離開教室,與上課無關的事,讓我們課後再討論!”

假如同樣再發生這種事情,這位教授能否應付呢?就算他做出了拒絕的態度,也會被學生毫不理會地進行攻擊吧!如果不去聽學生的質問,一開始就打住話頭,至少不會給對方機會,也不至於搞得一年時間都上不好課!

17.采取明智的拒絕態度

1)先表明自己的態度

有的人對於要拒絕或是接受對方,在態度上常表現得含糊不清,而造成對方一種心理上期待。雖然想拒絕對方,卻又說不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