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南宋某僧人曾作一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心如明鏡,纖毫畢見,洞若觀火,那身無疑就是“菩提”了。但前提是“時時勤拂拭”,否則,塵埃厚厚,似繭封裹,心定不會澄碧,眼定不會明亮了。對於青少年朋友來說,“時時勤拂拭”指的就是成功的做人之道。如何做人,體現了一個人的智慧,也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要做好事,先做好人,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中首要的一項便是如何做人,如何處理好自己和他人、自己和社會的關係,讓人生的旅途多一些幸福和快樂。
做人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更是我們得以走穩每一步的堅實根基。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沿途有數不盡的坎坷和泥濘,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們的一顆心總是被灰暗的風塵所覆蓋,幹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機、喪失了鬥誌,我們的人生軌跡豈能美好?而如果我們能“時時勤拂拭”,勤於清掃自己的“心地”,勤於撣淨自己的靈魂,我們也一定會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我們在人生這條大道上會感受到親情的嗬護,收獲事業的成功果實,但對於處在人生特殊階段的青少年,未必都會稱心如意。倘若可以沒有任何苦惱和憂慮,安安靜靜地享受太平,自然求之不得。然而,事實往往並非如此,有時候日坐愁城,有時候一籌莫展,不經意間就會陷入進退維穀的絕境,特別是當青少年朋友思想還不成熟時,更容易陷入黑暗的泥沼無法自拔。這時,堅強、自信、勤奮、無畏、勇敢地與命運抗爭,主動、進取地自我完善,就自然成為我們成長路上必修的功課。
在人生的旅途上,積極進取的人永遠是自己選擇命運,而不是坐等命運來選擇自己。成功往往不在於你身在何處,而在於你朝著哪個方向走,能否堅持下去。如果沒有堅持下去的信心,又怎麼能夠到達成功的彼岸?
我們必須堅信,痛苦隻是成長中必須經曆的過程,卻不是人生的主旋律。當我們麵對弱者時要積極給予幫助,麵對強者時要自強自信;麵對朋友要團結友愛,麵對責任要積極承擔;麵對困難要勇敢樂觀,麵對成功要謙虛自律。這些才是青少年朋友應該秉持的做人之道。
與浩瀚的曆史長河相比,人生何其短暫,得意與失意,在人的一生中隻是短短的一瞬。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麵對紛紛擾擾的世界,你的目光會集中在哪裏?如果你隻看得到痛苦和煩惱,生命自然會黯然失色,如果你看到的是快樂,幸福也就會翩然而至,這都有賴於你自己的選擇。
生命給予我們每個人的,都是一座豐富的寶庫,本書也許就是你人生路上那把能夠打開寶庫的鑰匙。它像一個曆經滄桑的長者,穿越曆史長河打開歲月煙塵,用一個個生動形象的小故事向你闡述著人生的真諦。
本書精心選取了百餘個睿智簡潔的成長故事,內容不但涉及感恩、誠信、正直等品格方麵的培養策略,同時一並深入闡述了自強自信、心態調節、與人相處等青少年成功做人的必備技能。但願它像一盞明燈,照亮你前行的道路,使你在快樂閱讀的同時,體悟到深刻的做人智慧,讓人生的旅途一路壯美、遼闊。南宋僧人曾作一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心如明鏡,纖毫畢現,洞若觀火,那身無疑就是“菩提”了。但前提是“時時勤拂拭”,否則,塵埃厚厚,似繭封裹,心定不會澄碧,眼定不會明亮了。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有數不盡的坎坷泥濘,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們的一顆心總是被灰暗的風塵所覆蓋,幹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機、喪失了鬥誌,我們的人生軌跡豈能美好?而如果我們能“時時勤拂拭”,勤於清掃自己的“心地”,勤於撣淨自己的靈魂,我們也一定會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