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華歆接著說到“不錯,陛下還是識趣的好,大將軍任澤,莫非陛下忘了董卓乎,若是遲疑不斷,小心自誤!”
“不錯,不錯,華侍中說的對啊!”一旁的各個大臣紛紛附和。
劉辯見狀無奈,哭著回了後宮,何太後尾隨而去。
第二天,百官再次上朝金鑾殿,命令宦官請出劉辯。
劉辯昨晚被典韋和眾大臣一嚇,恐懼地不敢出來。
而得到命令的典韋和張遼進去用劍逼著劉協出來。
麵對華歆、王朗等人的再次逼宮進言。
劉辯痛哭流涕的說到:“諸君都食漢俸祿多年,為何不思精忠報國!你們中間還有很多人是漢朝開國功臣的子孫,現在怎麼就忍心做出這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呢!”
有些大臣慚愧,訕訕的就要後退而去
哼,一聲冷哼,這個時候華歆出來笑著說:“陛下不用多說,正因為我們食漢俸祿多年,才要拚死保全陛下的性命,倘若陛下不聽,一意孤行的話,恐怕馬上就要去見先帝了,還請陛下思慮”
劉辯知道事情已經成了定局麵,就不再多說話,而是默默的點了點頭,倒是難得,這次倒是平靜,沒有流下淚來。
劉天並沒有上朝,當他接到劉辯的禪讓時候,毫無餘地的拒絕了。
無奈大殿之上,眾人再次雲集,華歆又出個主意,讓劉辯讓王朗起草禪讓詔書,而華歆捧著詔書和玉璽,引導百官到大將軍府前,請劉天即位。
劉天這次倒是沒有那麼堅決,隻是說到,要求劉辯禪讓給“真正的大賢人”。
華歆明白了劉天的意思,於是在華歆的指導下,劉辯又下了一道詔書,再次恭敬地請劉天登基。
劉天更加高興了,但還是對華歆說,還是怕“不免篡竊之名”。
華歆馬上獻計說,讓劉辯築一壇,名禪讓壇,擇吉日良辰,集結大小公卿;讓劉辯仿若堯舜親自在壇上獻上璽綬,禪讓天下。
劉天的嘴角露出一絲微笑,這華歆果然是人才。
於是,在華歆的指導下,劉協總算行使了皇帝權利,啟動了登基以來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工程建設,讓太常院、欽天監選擇地點時辰,築起三層高壇,選擇吉日舉行禪讓大典。
禪讓當天,劉天身著大將軍服,幾次推辭,終究失敗,劉辯言辭懇切,泫然欲泣,劉天無奈最終同意,登上大位,改元開國,號天。
改元開國,以天為號,這是多麼大的氣魄。
接下來是分封文武百官,以甄宓為皇後,劉守業為太子。封貂蟬為貴妃,蔡文姬為美人,大喬為美人。
封劉辯為山陽公。隨後以典韋為禁衛中郎將,封公爵,負責皇宮內安全。高順為鎮南大將軍,封侯爵。張遼為鎮東大將軍,封侯爵,馬超為鎮北大將軍,封侯爵。趙雲為鎮西大將軍,封侯爵。
文官之中以郭嘉為首,廢除三公,設左右丞相,禦史大夫。以陳宮為左丞相,郭嘉為右丞相,封公爵,食萬戶,處理天下政務。以華歆為禦史大夫,監督百官。賈詡為侍中。
劉天本來準備邀請諸葛亮的,無奈諸葛亮自和劉備失散以後,頓時心灰意懶,就回草堂去了。
。。。。
在劉天登基的那一刻起,劉天敏銳的發現,從係統來的一切人物包括玄甲天兵,武功、心法等等都消失的無影無蹤。唯有一枚仙俠令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