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守護挽回1條非洲兄弟的生命
每期專欄
作者:陳守龍 段惠娟 洪建國
“你認識我嗎?”當地時間3月2日,站在中塞友好醫院的大門口,解放軍第三批援塞醫療隊醫生組組長段學章問剛剛從鐵門內走出的瘦高個青年。
“不,我不認識你,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你。”這個名叫蒂莫西的青年回答。
“我就是那個戴著麵罩的醫生,在21天裏一直給你治療,你記得嗎?”段學章哈哈笑起來。
蒂莫西恍然大悟。當地時間2月9日下午,身體極度虛弱的蒂莫西被救護車送到中塞友好醫院留觀診療中心,當晚就被確診為埃博拉患者。此後的21天,蒂莫西的生命就托付給了中國醫生。
“不拋棄,不放棄。”援塞醫療隊領導高度重視,時刻關注患者病情。蒂莫西劇烈嘔吐、腹痛、高熱、頭痛,醫生組組長段學章帶領醫生李文剛、高旭東、李雷等參照塞國頒布的治療指南,一起為蒂莫西精心製定診療方案,給予精細化的對症支持治療,和包括改善凝血功能、補充電解質、胃腸營養在內的綜合治療措施······
由於蒂莫西病情危重,為排除肺部感染,醫技保障組組長孫誌強與詹寧波、夏暉等隊員承擔巨大風險,積極為蒂莫西進行X光影像學檢查和抽血檢測等,並與我國援塞移動實驗室檢測隊專家密切合作,及時為醫生有效治療提供數據支持和治療輔助依據。
看到蒂莫西身體十分虛弱,連喝水的力氣都沒有,醫療隊員們體貼關懷喂食,還將原為自己準備、在病房深受病人歡迎的營養素也用到了蒂莫西的治療搶救上。護理組組長孟玉華沏上一杯濃濃的營養素,一勺一勺地給蒂莫西喂食,還千嚀叮萬囑咐護理組楊曉、張惠英、褚靜茹等隊員要精心護理蒂莫西,這也為他戰勝病魔奠定了基礎。
“時間就是生命,對蒂莫西的救治不能有一秒的延誤!”援塞醫療隊員們24小時在崗在位,時刻關注蒂莫西病情的變化。
一天、兩天、三天······一星期、兩星期、三星期,醫療隊全體隊員默默堅守著,努力著。然而,時間一長,蒂莫西有些失落,“醫生,我還能活下來嗎?”段學章組長多次解釋病情,李雷醫生對他進行反複心理疏導,這給了蒂莫西精神上很大的鼓勵。“我記得那個戴著麵罩的人,就是他的話讓我找到堅持下去的力量。”蒂莫西眼光熠熠,但在喜愛的這群中國人麵前卻又略顯拘謹。
20歲的蒂莫西出生於弗裏敦市的威爾遜街道,母親因難產死亡,父親則在此之前過世,從此他便與叔父及堂兄弟一起生活。初中畢業後,蒂莫西成了一名走街串巷、頭頂一大堆衣物叫賣的小販。“每天能夠賺15000(約3美元)利昂或20000(約4美元)利昂。我吃得不多,所以能夠省一些錢。”
在這段艱苦的歲月中,蒂莫西省錢從街上買了很多成龍、李小龍的電影光盤。“他們的功夫很厲害。”蒂莫西與一群堂兄弟們嘻嘻鬧鬧,模仿電影裏的動作,就連5歲的堂弟也不例外。
“5歲的堂弟在鄰居家舉行葬禮時,觸摸了屍體。”蒂莫西回憶,然後他們的房子被政府隔離起來,每天都有人對他們的身體進行檢查。“第一天,堂弟就因為發熱被送到一家醫院;第二天,我也發熱,然後被送到這裏。”
在住院的21天裏,蒂莫西總共接受了6次血液檢測。“從強陽性到陽性,到弱陽性,再到陰性。”段學章說,盡管到當地時間2月22日,蒂莫西已基本脫離生命危險,但之後一直陽性的檢測結果仍讓人難以放心,“住院時間這麼長的患者還是很少見的,一般而言埃博拉患者隻需十幾天就能夠出院。”
為了徹底治愈蒂莫西,醫療隊員們付出了很多努力和艱辛,他們麵對致死率高達90%的超級病毒,不畏艱險,無畏生死,以生命守護生命,譜寫一篇大愛之作。醫療隊員們堅信:“隻要及時、科學、全力救治,再危重的埃博拉患者也是可能治愈的。蒂莫西就是一個成功例子。”
對在所有埃博拉患者中住院時間最長的蒂莫西,解放軍第三批援塞醫療隊給予了細致的觀察,直到他出院,坐在門口的椅子上靜靜等待。他的親屬會過來接他嗎?所有的人都充滿疑問,甚至提前為他準備了20000利昂的交通費。
蒂莫西的堂兄弟們終於來了,他們為蒂莫西歡呼。其中一位堂兄弟表示,他參加過中國人開設的社區培訓班,知道埃博拉病毒通過接觸傳播,“治愈的患者除了在3個月內性生活要戴安全套外,一般的接觸沒事。”
蒂莫西康複出院這天,醫療隊員和塞方醫務人員都替他高興,紛紛來為他送行,舉行了一場簡短而隆重的康複出院儀式,還為他贈送了新衣服和一些他十分喜愛的食品。
這一天,蒂莫西臉上一直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當場還與隊員一起練起了中國武術。他十分激動而虔誠地說:“感謝救治我的中國醫生們,願上帝保護你們!(God bless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