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點燃頭腦創新的火把(2)(1 / 3)

貝爾實驗室的半導體用的是一片鍺,兩邊塗上銦,鍺是陰極,銦是陽極,其組合方式是“陽極—陰極—陽極”。盛田昭夫的研製小組想要得到較高的周波,就要用“陰極—陽極—陰極”的組合取代貝爾實驗室的組合。可他們找不到合適的材料。銦的融點太低,銻也不合用,於是想用磷來代替銻。但馬上有人指出,貝爾試驗室這樣嚐試過,結果失敗了。當時,美國的科技水平非常高,因此貝爾實驗室的話就像聖旨一樣。但他們還是嚐試所謂的磷膠法,一年之後,被貝爾實驗室宣判死刑的磷膠法終於獲得了成功。

最終在1955年,盛田昭夫推出日本的第一批小巧玲瓏的半導體收音機。這批第一次標有“SONY”字樣的產品一出世便令同行和消費者驚詫。“SONY”牌收音機一下子風靡日本。原來的真空管收音機頃刻之間成為陳舊的過時貨。

時隔不久,盛田昭夫生產出的更小的口袋型半導體收音機大批上市。這種收音機隨身可帶,就像手表一般便捷,在社會上形成了一種新時尚,標新立異的索尼公司頓時引起人們的極大注意,“SONY”成了家喻戶曉的名牌。

標新立異使盛田昭夫能贏得消費者的心,在市場競爭中出奇製勝。同行企業在對盛田昭夫既嫉妒又羨慕的時候,開始研究他的特點,研究結果之一就是他總在以新取勝。

以新取勝的確是他的一個重要特點。索尼公司不斷推出新產品。其他公司對新產品先是小心翼翼地觀望,一見銷售勢頭看好,馬上跟進生產類似產品。但這時他已經獨享市場一年以上。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這種跟進的時間雖然也在縮短,但盛田昭夫總能領先幾個月,保持住創新帶來的優勢。

盛田昭夫寫過一段耐人尋味的話語:“我們的計劃是用新產品來帶領大眾,而不是被動地去問他們要什麼產品。消費者並不知道什麼是可能的,但是我們知道。因此我們不去做一大堆市場調查,而是不斷修正我們對每一種產品及其性能、用途的想法,設法依靠引導消費者,與消費者溝通,來創造市場。”這段話加深了對索尼公司標新立異的理解,體現了索尼公司的一個基本精神。

風靡全球的“Walkman(隨身聽)”就是這種精神的產物之一。

一天,總經理井深大提著手提式錄音機和一付耳機,來到盛田昭夫的辦公室,一臉不高興的樣子。盛田昭夫關切地問他有什麼心事。井深大一攤手,一臉無奈地說:“我喜歡聽音樂,可又不希望影響別人,又不能整天坐著不動,隻好提著錄音機走,可這實在是太沉重了,這份疲累哪是我這老頭子能吃消的?”

盛田昭夫靜靜地聽著,突然從椅子上彈了起來,一臉興奮的光彩。原來井深大這番抱怨的話一下子點燃了盛田昭夫的思維與想像。他想,能否研製一種小型的隨身攜帶的錄音機呢?如果研製成功的話,井深大總裁不就再也不會抱怨手提式錄音機的沉重了嗎?當然,它會更好地滿足那些須臾也離不開音樂的年輕人。

不久,一台“隨身聽”的樣品造出來了,精致而小巧、音效也非常得好。以盛田昭夫為首的技術骨幹認定“隨身聽”一定會風靡起來,但銷售人員則認為這種產品連一點銷路都沒有。於是,在公司內對“隨身聽”形成了反對派和支持派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麵對反對聲,盛田昭夫堅持己見,並說明由自己負起全部責任。由於“隨身聽”適合消費者的需要,價錢(3萬日元)也適合年輕人的腰包,結果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供不應求。麵對雪花般飛來的訂單,索尼公司必須以自動化生產來應付。與此同時,“隨身聽”也大大刺激了索尼公司的耳機研製,使他們躋身全世界最大耳機製造商之林,在電子產品大國日本也占據了50%的市場。由於美名遠揚,連著名指揮家卡拉揚等音樂大師也來索尼公司訂購“隨身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