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機遇的神秘麵紗
機遇在握,成就天下贏家!可謂“自古贏家多機遇”。那麼,誰能真正把握機遇呢?這就需要我們首先掀起機遇的蓋頭來。
人生能量的發揮依賴於機遇。“上帝”本來將機遇均等地賜予了每一個人,人人都是“上帝”的寵兒,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把握機遇。“上帝”從不將機遇白白送給任何人,獲得機遇都需要付出代價和成本。所不同的是,有的人付出了高成本,有的人付出了低成本。
人生雖然漫長,但關鍵處隻有幾步。這裏說的關鍵處,就是當人麵對機遇時如何選擇的問題。
人生都有許許多多的機遇,但要抓住機遇決非易事。把握機遇不僅需要認識能力,也需要駕馭能力。人們往往在麵對機遇的時候,不能正確地認識機遇,在懂得機遇的時候,卻又失去了它。到了垂暮之年,大徹大悟之時,機遇卻已經不屬於自己了。
機遇往往在偶然中顯示著必然,在必然中顯示著偶然,所以顯得詭秘莫測。
生命的流程像一條線,機遇則是一個點,沒有流程的線,就沒有機遇的點。或者可以這樣說,“機”是一條線,“遇”是一個點。“機”未必都能夠“遇”,“遇”則必須有“機”。
“機”是為“遇”交付的成本,“遇”是“機”的結果。
既然機遇是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就必定有其規律。機遇者,遇也。東漢王充認為:“春種穀生,秋刈穀收。求物物得,做事事成,不名為遇。不求自至,不作自成,是名為遇。”有人曾做過如下的比喻:抓機遇好比老鷹捕兔子,一不留神稍縱即逝。要捕捉到狡猾的兔子,老鷹必須做到穩、準、狠。機遇好像兔子,它是動態的,絕不是靜止的,機遇的性格就是誰也不等待。老鷹在天上盤旋,隻能說是“機”,老鷹捕捉到兔子那一刹那才是“遇”。
守株待兔不是機遇,純屬偶然。因為兔子觸樹,折頸而死的“機遇”太少、太偶然了。守株待兔,千年未必能夠等一回。反過來說,真是千年等到一回折頸而死的兔子,待兔之人要付出一千年的機遇成本,其機遇成本也太高了。
機遇的另一個特點是它包含著較高的收益含量。你的門前有一個賣燒餅的,天天都這麼賣著,你天天都能見到他,雙方之間公平交易,這就不叫什麼機遇。首先,機遇必需具有超出一般受益度的價值,同時又具有不可多得性,即老百姓常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如上所說,“機”是一條線,“遇”是一個點。我們通常說的機遇,主要是指“遇”這一部分。
刻舟求劍雖然是一個荒唐的笑話,但這個笑話對我們不無啟發。刻舟求劍是對機遇的曲解,是機遇觀念的錯位。“機”的運行路線變了,何以得“遇”?在現實生活中,刻舟求劍的人實在不少,許多人都在機遇已經過去的時候刻舟求劍。刻舟求劍的錯誤在於時空的錯位,按照時間和空間的運動方向,機遇不可能在他畫的地方重新出現。
由於天上不會掉“餡餅”,任何機遇都要求人具有相應的技能和基礎,所以,長期的不懈努力是把握機遇的條件,即人們常說的: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加富爾說:“時機可能是召集軍隊打仗的號角,但號角的鳴叫永遠不能製造出士兵和勝利。”
機遇並不是不可捉摸、不可把握的,它自有其規律。機遇作為一種時空組織,首先具有時空組織的規律;再之,時空具有不可逆性,因而它是有代價的,即時間和空間的代價。時間的主要特點是不可逆性,因為時間是機遇的主要成本之一。
機遇的時空組織規律主要表現為它的方向性,即不可逆性。嚴格地說,機遇從來都是隻出現一次,第二次出現的機遇不可能和第一次一樣。機遇方向性規律最起碼向我們提示了以下要點:
①機遇是時空流程中兩條以上運動線的一個交叉點,將這些運動線延長後則不再交叉,因此機遇具有不可重複性;
②機遇既然是兩條以上運動線的交叉,我們就可以從運動線的規律中找到可能交叉的坐標點,也就是說,機遇具有可預測性;
③由於機遇是由時間和空間組成的,選擇機遇同樣需要付出時空成本。我們平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就是成功機遇的三條運動線。
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曾出現過一次百年不遇的日全食,它的時間是在上午。現代科學早就計算出了日全食的準確時間,並印在了日曆上。應該說,觀看日全食是一個公開的機遇。這個機遇可不可以賺錢呢?一個人為此大發其財。百年不遇的日全食是所有的人都想看到的,但真要去看日全食並不是太方便,因為肉眼直接觀看日全食會很刺眼。在家中可以找上一個照片的底片,隔著底片就可以大膽地觀看;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在一個水盆中倒進一些墨水,從墨水的反光中觀看日全食。但是,一般人都沒有想到,在大街上行走的人該怎麼把握這次機遇。此人就是想到了這一點,采取了一個很簡單的辦法,賺了不少錢。他提前加工了一大批深色的膠片,裁成小方塊,在這一天上午,一下子在全市設了幾十個銷售點,一片深色膠片的加工費不過幾分錢,但他每一片賣五角錢,立即被搶購一空。對於想觀看日全食的人們來說,花五角錢獲得一次百年不遇的機遇,絕對是值得的,而對於這位賣膠片的人來說,則可以獲得高額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