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對手是自己(二)3-4(1 / 3)

最大的對手是自己(二)3-4

通過對各業出類拔萃人物的研究結果顯示,當我們麵對壓力,我們的行為既不必是緊張急迫、充滿攻擊敵意的緊迫型模式,也不必是忍耐、被動的無為型模式。

顛峰型行為模式者--在壓力下保持顛峰表現的人,能采取最適合自己需要的行為。所有這些佼佼者都能穩定地顯示三種性格特征-投入、信心與自製力。如何讓每個人將潛在的這三種特性加強,使它們相互協調配合。

凱倫,一名大公司的總經理,擁有一間市中心的辦公室,受同事們的愛戴。經過十多年的積極努力後,她卻決定退休了。她希望工作有彈性,工作的環境也更能自由地發揮她的創意。她計劃與理想結合,創立自己的顧問公司。

問題是,凱倫因擔憂而遲遲不敢行動。日複一日,她坐在電腦前麵,想要寫一份市場銷售宣傳單,但她連一句廣告詞也擬不出來,她不敢開始自己的事業,生怕她到公司行號去拜訪時,人家會給她吃閉門羹。耳中,她不斷地聽到母親的聲音:"你真愚蠢。"接著她父親的聲音也響起:"你永遠成不了什麼事。"她的手指頭似乎證明他們所說的無誤--她無法移動指頭,敲出句子。

我們心生壓力,又隻想像壞事發生是,悲觀就會在我們生活中撒種,使別人借機栽培它、灌溉它。

幸好,你還來得及創造你的樂觀,因為悲觀不是屬於你的一部分,它是別人傳授給你的。有這種洞悉,這種決心,你一定丟得掉錯誤的行為模式。

我們的壓力往往也是一種指標,指出我們希望改變的方麵,如果你不能夠以一個簡單的行動開始做,痛下決心,先建立這個新思想吧:不論我努力後的結果如何,我內心真正的價值始終存在。你不必證明,隻要相信就好。

*認識壓力準備的最佳狀態

你現在應該對"最佳壓力指數"有點概念了,也曉得這個數值不但因人而異,也隨著生活的不同局麵有所差異。

一個過慣單一生活的上班族,可能在下班後會以飆車的方式來尋求刺激;而一個演藝圈內的紅人,私底下卻可能願意安定的家庭生活,不希望家裏跟舞台一樣的熱鬧滾滾。換言之,我們需要不同的壓力來迎合生活中的各個不同局麵。

人生遭逢緊急狀況時卻很難落實,結果讓小小的腦袋瓜頓時接收了成千上萬的訊息。這還會進一步引發生理上的焦慮症狀,直到你崩潰為止。

具體的預兆很多,像是心裏怦怦跳、呼吸困難、頭暈目眩、口幹舌燥、反胃、臉紅以及頻尿等等。這有可能單獨存在,但常見的情況是與心理壓力息息相關。

當一個人出現上述的不適症狀時,剛開始還可能試圖擠出一道笑容,但隨著體內所傳來的警報上升,就再也笑不出來了。換言之,這種生理壓力會引發心理上的不適,再進一步激發生理上的不適,如此惡性循環不已。若不能及時煞車,發狂是遲早的事。

例如當你在KTV唱歌時若是聽到有人在高喊"失火啦",那你絕不會還呆呆地站在原地"失火啦?那......要不要跑?不跑的話......會不會被燒成烤乳豬?"而隨著全身肌肉的緊崩,皮膚就會開始流汗以達到散熱的效果。這一切都是為了方便你逃命而采取的緊急應變措施。雖然其間涉及極為複雜的生化反應,但感覺上就像反射動作一樣,在你還來不及猶豫的時候,就已經自動完成。

你是否已看出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不同所在?沒錯,前者會讓你全身緊繃,把你的能量耗光,目的是讓你進入高度戰備狀態;後者則負責鬆弛你全身的肌肉,達到"充電"的效果,目的是讓你享受人生。在明白了這個特質之後,我們接著要討論兩件非常重要的現象。

無論是交感或副交感神經係統,都不是人為所能控製的。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處於危急狀態時,想刻意把自己的交感神經給凍結是沒有可能的。現在你應該曉得,為什麼在緊張時會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吧?

病結就在於自律神經係統偶有"誤判"的事情發生。我們知道,這套係統是基於本能保護的需要而存在,在大部分情況下也都能正確地發揮既有的功能;但也別忘了適用的時機可能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對於"生死關頭"這四個字的定義不盡相同,而這又涉及了一個經驗的學習過程。

*切莫忽略壓力對身心的負麵影響

為什麼有時候你在生理上幾乎不會感受到任何壓力?奧秘就在於你的肢體與大腦太有默契啦。每當你要執行這些例行公事之時,在肢體協調方麵所需的資訊,就會暢行無阻地經由神經網路傳達到各有關部位。這難道不好嗎?當然好啦,最起碼讓你的日子好過很多。假設你現在想超車,那就會涉及到眼、手、腳等部位的協調工作。看似很複雜,其實也沒什麼,除非是新手上路。

倘若今天你想超車,還得先用儀器測出和前後車的距離,然後再掏出計算機來求出方向盤該打多少度,那還能上路嗎?是的,這種近乎直覺的本能反應,會讓你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上輕鬆很多,但也在不知不覺中醞釀出根深蒂固的預期心理,讓你無視於新的外部狀況。

在生產線上的老手反而比較常出意外,服務品質也往往低劣。你不必感到懷疑,因為據統計,在家裏所發生的意外事故比在工廠還多,原因就是這裏的狀況你已經了如指掌,所以就疏忽了應有的安全措施。"笑話!我閉著眼睛都可以走。"悲劇就是這樣發生的,就好比遊泳時慘遭滅頂的通常是老手一樣。在工作或考試等重要場合會有"失常"的事情發生,關鍵就在於你常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壓力對你在身心上所產生的負麵影響。

"看他那副咄咄逼人的樣子,生意哪談得下去嘛?"這不是事實。若不是你被嚇得連話都講不清楚,怎會演變到這種地步?因此唯有以釜底抽薪的治本方法來痛下針砭,才能讓你一勞永逸。

當你的壓力衝過頭來,就會在身體或心理上出現不適的症狀,最有可能的是兩者都有。相反的,當你幾乎感受不到壓力時,也不會快活到哪裏。換言之,中庸之道是最好的選擇,隻是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

*把壓力列出名單,然後再解決它

準確地識別造成生活艱難的壓力因素是有益的,可以使問題更加明確。

許多人把壓力列入名單的行動有助於減輕痛苦。

我們還有一種感覺,那就是除了把問題客觀化外,我們已經在紙上同這些問題進行了交流,這同樣符合行動的標準。把問題客觀化並非把這些問題看成是我們的錯誤,而是把它們看成是環境對我們的要求,因而有助於我們從實用的角度逐一處理問題並找到解決辦法。

因此,若是你想驅除身上這種懶細胞,惟一的方法就是誘之以利,而不隻是想辦法讓自己忙一點。比方說,倘若一個收銀員之所以懶洋洋的,是因為一天工資太低。這麼一來,要激勵他的最快方式似乎就是"一切向錢看"。

一般人的反應真的也就是如此。你也毋需感到驚異,因為他們隻對"即期支票"感到興趣。這意味著,與其下個月發一卡車的金莎巧克力犒賞員工,不如現在就每人塞一根棒棒糖。這種經驗法對於提高辦公室的工作效率乃至於產業的生產力都是極其重要的。

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會完全一樣,因此建議你花個三五天來想這個問題,把你認為可以吸引你的誘因全都列舉出來。

那萬一你不想以"略施小惠"的方式來激勵自己或別人時,是否有取代之道?有,這特別適合那些胃口比較大的人們。你就可用"計點方式"來鼓勵自己。這乍聽之下,有點像是公司的業績製度,但的確有它存在的價值,隻要......開支票的人從不黃牛就夠了!

有人累出病來,也有人閑出病來。這就表明,輕鬆未必是好事喔!我們在前麵強調過很多次了,壓力太大或太小都會出問題,最理想的方法是恪守中庸之道。

*情緒過激會失去解決壓力的良好機會

把握好自己的情緒,是每個人要解決壓力的良好時機。

(1)憤怒。

一時衝動的憤怒,可能意味著事過之後要付出高昂的彌補代價。在實際生活中,憤怒造成的損失往往是難以彌補的。你可能從此失去一個好朋友,失去一批客戶,而別人對你的合作也會產生疑慮。

人在憤怒情緒的支配下,往往不顧及別人的尊嚴,並且嚴重地傷害了別人的麵子。損害他人的物質利益也許並不是太嚴重的問題,而損害他人的感情和自尊卻無異於自絕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