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濟沿著鐵路走了好幾趟,那裏的人都叫他“步行的史威濟”,他成為那些與世隔絕的家庭最歡迎的人。同時,他也代表了外麵的世界。不但如此,他還學會理發,替當地人免費服務。他還無師自通地學會了烹飪。由於那些單身漢吃厭了罐頭食品和醃肉之類,他的手藝當然使他變成了最受歡迎的貴客。
而與此同時,他也正在做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正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徜徉於山野之間、打獵、釣魚,並且——像他所說的“過史威濟的生活”。
在人壽保險行業裏,對於一年賣出100萬元以上的人設有光榮的特別頭銜,叫做“百萬圓桌”。在孟列·史威濟的故事中,最不平常而使人驚訝的是:在他把突發的一念付諸行動以後,在動身前往阿拉斯加的荒原以後,在沿線走過沒人願意前來的鐵路以後,他一年之內就做成了百萬元的生意,因而贏得“圓桌”上的一席地位。假使他在突發奇想時,對做此事有半點遲疑,這一切便不可能發生。
“現在就去做”可以影響你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它可以幫助你去做該做而不喜歡做的事;在遭遇令人厭煩的指責時,它可以教你不推脫延宕。但是它也能像幫助孟列·史威濟那樣,這一刹那一旦錯過,很可能永遠不會再來。
請你記牢這句話:“現在就去做!”
劍橋大學約翰·沃森教授總是告訴學生:隻有把目標和行動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啟示。
6錯是對的第一步,改是對的第二步
偉大的成功通常都是在無數次的痛苦失敗之後才得到的。
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期望自己事業成功,僅有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你還必須具備社會生活的智慧。生活是最嚴厲的老師,與學校書本教育的方式完全不同。生活的教育方式是你得首先犯錯,然後從中吸取教訓。大多數人由於不知道從錯誤中悟出道理,所以隻是一味地逃避錯誤。他們卻不知道,這種行為本身已鑄成大錯,還有一些人犯了錯誤卻沒能從中吸取教訓。這些都是為什麼有如此多的人總是循環往複地犯著自己以前曾經犯過的錯誤。
他們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在學校,你可能會因為沒犯錯誤而被認為是聰明的學生;而在生活中,你的智慧恰恰是因為你犯過錯誤,並且能從中吸取教訓。如果一個人真正從所犯的錯誤中吸取了教訓,那麼他的生活就會發生改變。他獲得的就不僅僅是經驗,而是智慧了。
劍橋大學摩利奇教授認為:錯誤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錯得沒有價值。一個人雖然犯了點小錯誤,但如果他能總結失敗的教訓,知道自己為什麼失敗,並不再犯更大的甚至是致命的錯誤,則錯誤對他來說比成功的經驗還重要。
有人曾經根據能否有效利用錯誤的價值把人分為四類。
第一類人不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是犯相同的錯誤。這樣的人不可救藥。第二類人雖然能夠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不犯相同的錯誤,但由於不能從失敗中發現規律性的東西,所以總是犯不同的錯誤。這樣的人也難以救藥。第三類人能夠總結自身錯誤的教訓和規律,算得上是聰明人。但由於隻能從自身的失敗中進行總結,所以雖然不犯自身相同的錯誤,但總是犯別人犯過的錯誤。這類人比第二類人又高出一籌。第四類人既不犯自己犯過的錯誤,又不犯別人犯過的錯誤。凡是別人的經驗,也成為他的經驗;凡是別人的教訓,也成為他的教訓。隻有第四類人才是最善於利用失敗價值的。
人在成功的時候,總是認為自己是高明的,而很少歸結為運氣;而出錯時,卻總是以運氣不佳為借口,害怕承認錯誤、分析錯誤,以致故態複萌,再犯同樣的錯誤。殊不知,錯誤本身都有其可以借鑒的價值,而隻有那些善於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怨天尤人的人才能避免重複犯錯。
“一個人受騙兩次就該毀滅。”一個真正明智的人絕不應該重複犯同類的錯誤。貓狗被傷害了一次,下一次遇到同樣情況,就知道躲得遠遠的。貓狗尚能如此,人難道還不能做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