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企業管理者應該向海爾一樣,在因材施教注重培訓針對性的基礎上,突出培訓方式的有效性、適用性,從而使培訓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60.培訓不是目的,使員工得到進步才是終極追求
很多企業就是把培訓當做是一種形式。山東某食品公司建設有培訓製度,小培訓每周都有,大培訓一月一次。但是效果很不理想。有一天,老總因為員工業績不好很生氣,臉紅氣粗地坐在辦公室生悶氣。他剛剛招進來的女助理看不下去,就想進來寬慰老總。誰知她還沒說話,老總先說話了:簡直是一群豬。說完,他覺得這個說法不合適,就尷尬地解釋:我是說那些負責銷售的是一群豬,銷售業績這麼差。
女助理並不在意,說:“那請問這豬,是誰找回來的?”老總反映得挺快,說:“你不提還好,一提我更惱火,那群豬是人力資源部的那幾頭豬找回來的。”女助理繼續問:“我們回到原點看看,人力資源部那幾頭豬又是誰找回來的?”老總翻了她一眼,不再說話。過了半分鍾,老總看著女助理,問:“你什麼意思?這樣問我?”女助理覺得已經到了說正題的時候了,說:“沒有一個人是豬,企業不培訓,企業隻能是養豬的豬圈。”老總不讚同,說:“我們有培訓呀,每周不是都有安排嘛!”這時,女助理拿來公司的攝像機,讓他看了一段培訓課程的錄像,說:“你覺得這是培訓嗎?攝像機裏播放的場景是:上課老師鬆鬆垮垮,很多學員在下麵睡覺。女助理進一步問:你是企業的老板,在內心深處你重視培訓嗎?你去聽過一堂課嗎?”老總漲紅了臉不說話。
這位老總很感謝這位新任女助理所說的真話。第二天就對公司的培訓製度進行了實質性的改革。其實,除了合理、公平的薪酬待遇之外,員工更為關注的是個人的發展空間。作為企業而言,不能簡單地把員工圈在一個地方後,不管不問,忽視員工的職業發展。企業管理者要知道,幾乎所有的員工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他們非常願意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利益。優秀的企業管理者一定會幫助員工得到預期的利益和自身價值的實現。
我們反觀國際上很多優秀企業的做法,就會發現我們自身的不足。跨國公司非常注重指導員工的職業生涯設計,為員工提供持續充電的機會,促進其個人計劃實現。加強員工培訓,促進員工進步,使他們感到前途可觀,有奔頭。
在這一方麵,微軟就做得極其出色。微軟公司的人力資源部製定有“職業階梯”文件,其中詳細列出了員工從進入公司開始,一級級向上發展的所有可選擇職務以及不同職務需具備的能力和經驗,使員工在來到企業之初便對日後職業發展心中有數,目標明確。在微軟,扁平化的組織架構、開放民主的工作作風使每一個有才華的人都會有機會實現把自己的成果融入產品去影響千千萬萬人,這使得員工具有很大的成就感。另外,微軟的各級主管都是很“開明”的領導,他們隻為下屬提供工作方向,而不事事躬親,每個部門主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為公司尋找到比自己更優秀的人”。因此領導對下屬的工作是“引導”,而不是“控製”。微軟還倡導“鼓勵冒險”的文化,對於失敗,隻要勇於承認,換一個方向繼續開發,也不會遭到什麼非議。正是這良好的工作環境使大批人才在微軟得到了長足進步。
優秀的企業文化是引導性文化,能夠誘惑著企業員工不斷進步。培訓是企業向員工傳遞企業文化的載體和過程。培訓不僅要加強員工的技能成長,還要增強對企業文化的理解和認知。如同微軟向員工展現的“引導成長”的企業文化一樣,企業員工培訓的終極追求一定是促進員工進步。
CEO的學習力決定團隊所能達到的高度
成功的團隊是沒有失敗者的,因為團隊的力量來源於團隊中的每個人。大家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團隊就能夠實現個體無法達到的高度。學習力,不僅能促進了個人的成長,更使得團隊的力量要遠大於個體之和,學習力能打造出最具競爭力的團隊。
61.自我滿足是企業厄運的罪魁禍首
企業管理者一定要看到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源動力。企業就是一棵大樹,樹枝上碩果累累,產品種類很多,市場反應很好,企業有很大的產值和豐厚的利潤。這時候,很多企業管理者就會被企業的發展現狀而陶醉,沾沾自喜,卻沒有人看看這棵樹的根怎麼樣。根是什麼?就是學習力,這才真正是一個企業的生命力之根,競爭力之根。如果企業的根基不牢固,那麼眼前再好的美景也將是曇花一現,很快就會煙消雲散。因此,一個企業暫時的輝煌並不能說明其有足以製勝的競爭力。企業隻有具備很強的學習力才能具有真正的競爭力,才能在以後可能日益猛烈的競爭態勢中獲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英特爾總裁格魯夫說: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環境中,麵對這麼多強勁的對手,為什麼我們始終能保持這樣的競爭力?因為我們清楚地意識到當今世界唯一不變的隻有一個——變化。所以當今世界企業之間的競爭本質上是學習速度的競爭。我們要想有持久的競爭力,唯一的辦法就是比別人學得更快。
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認識到這個“淺顯”的道理。2003年7月,大家從報紙上看到這樣一條消息:起源於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流傳至今已逾350年的傳統老字號———北京王麻子剪刀廠經昌平法院依法裁定破產。很多人惋惜不已的同時,不禁要問:如此知名的老字號企業,為什麼會遭到破產的厄運?
“北有王麻子,南有張小泉。”在中國刀剪行業中,王麻子剪刀名聲如雷貫耳。數百年來,王麻子刀剪產品以刃口鋒利、經久耐用而在市場上獨霸天下。即使新中國成立後,“王麻子”刀剪仍很“火”,在生意最好的20世紀80年代末,王麻子一個月曾創造過賣7萬把菜刀、40萬把剪子的最高紀錄。但從1995年開始,王麻子的業績逐年下跌,陷入連年虧損地步,在新世紀前夕甚至落魄到借錢發工資的境地。
業內專家認為,作為國有企業王麻子沿襲計劃經濟體製下的管理模式,缺乏市場競爭思想和創新意識,是其落敗的根本原因。長期以來,王麻子剪刀廠的主要產品一直延續傳統的鐵夾鋼工藝,盡管它比不鏽鋼刀要耐磨好用,但因為工藝複雜,容易生鏽外觀檔次低,產品漸漸失去了競爭優勢。市場需求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王麻子剪刀的經營者卻繼續墨守成規,未能做出改進措施,故步自封、安於現狀。王麻子剪刀終於被市場所拋棄。
這個事例表明,隻有不斷變革、創新,才能保證企業永葆青春。適者生存、物競天擇,讓故步自封、不思變革的企業被淘汰出局,正是市場上“鐵”的法則——市場從來不考慮企業擁有多少年的曆史,擁有多麼輝煌的過去!
隻有摒棄自我滿足感,注重學習力,跟隨市場的變化而變化,才能持續贏得市場的信賴。與王麻子相對應的是,擁有130多年經營曆史的美國著名百貨零售商蒙哥馬利·沃德公司,這家沃爾瑪、瑪莎等連鎖店昔日的老對手,在20世紀末悄然走到它曆史的盡頭。2000年12月28日,該公司向特拉華州聯邦法院申請破產保護,並宣布在以後的幾個月中關閉旗下遍及30個州的250家零售店和10個分銷中心。作為美國零售商業的先驅,這家百年老店的關閉,在留給人們對其昔日輝煌的追憶和惋惜的同時,也帶給人們關於企業興衰的深深思索。
蒙哥馬利公司破產的根本原因和王麻子剪刀並無實質區別。這個分布全國的商號,最初由郵寄商品起家,之後發展成為大規模經營的目錄商店,最終擴大成為集家用電器、家居裝飾、家庭用品、服裝、汽車修理、金銀首飾於一身的大商城。它滿足於自己已有的業績,惰於對市場變化的學習,最終未能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起本企業的明確形象,收入較高的消費者感到這裏的商品檔次略低,收入低的消費者感到這裏的商品價格偏高,因而未能形成自己較固定的消費群。在激烈的商戰中被奪去了消費者。缺乏學習力,不隨市場變化而變化,蒙哥馬利沒有理由不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