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必備:新生嬰兒護理與保健 第二卷 保健(1 / 3)

準媽媽必備:新生嬰兒護理與保健 第二卷 保健

第一章 新生兒 剪指甲為上策

許多家長疼愛自己的新生寶寶,看到孩子的小手在無目的地抓摸,很擔心他們會把臉抓傷。一些家長不敢為新生兒修剪指甲,他們就給孩子戴上一雙手套。天津市兒童醫院副主任醫師牛軍認為,戴手套可能對新生兒造成多種傷害。

牛軍說,戴手套看上去好象可以保護新生嬰兒的皮膚,但從嬰兒發育的角度看,這種做法直接束縛了孩子的雙手,使手指活動受到限製,不利於觸覺發育。

毛巾手套或用其它棉織品做的手套,如裏麵的線頭脫落,很容易纏住孩子的手指,影響手指局部血液循環,如果發現不及時,有可能引起新生兒手指壞死而造成嚴重後果。天津市兒童醫院新生兒外科時常收治此類患兒,多數嬰兒由於家長發現太晚,被截去壞死的手指,造成孩子和家長的終生痛苦。

因此,專家提醒,從新生兒手指發育和安全的角度考慮,家長不宜給新生兒戴手套。為避免新生兒把臉抓傷,醫生建議,如果新生兒的指甲長長,家長可以趁他熟睡時小心仔細地修剪;剪指甲時一定要抓住新生兒的小手,避免孩子因晃動手指而被剪刀碰傷,另外,指甲不要剪得過短,以免損傷甲床。

第二章 秋冬 如何迎接新生命

怎樣護理新生兒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產科副主任醫師朱寧湖介紹,從胎兒降生到生後28天稱為新生兒期。由於新生兒的生理功能很不完善,對複雜多變的外界環境還不適應,所以新生兒容易得病,而且死亡率較高(約占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60%)。為了加強新生兒保健,爸爸媽媽們應該了解新生兒生理特點和護理知識。

黃疸

多數新生兒在出生2-3天內出現黃疸,其表現為皮膚及鞏膜處發黃,在4-5天內最為明顯,以後又逐漸消退,一般在7-10天左右自行消失,不伴有其他症狀,這種現象稱為生理性黃疸,主要是由於新生兒肝功能尚未成熟,不能處理過多的膽紅素。膽紅素在血液中超過一定的量,就會發生黃疸。如果新生兒的臉特別黃,就說明他的血液中所含的膽紅素超過了一定的量,就要進行治療(在光療箱給嬰兒照光或輸血漿)。

新生兒如在生後24小時內即出現黃疸,皮膚、鞏膜、眼結膜和腳底等呈黃色,或在短時間內黃疸明顯增加,這種早期出現的黃疸是由母親和嬰兒血型不合造成(母親"o"型,嬰兒是"a"型或者"b"型,或rh血型不合)溶血或血中g-6pd酶缺乏而導致;若生後7-14天黃疸還不消退或消退後再次出現,均為病理性黃疸,這種情況容易引起核黃疸,應立即到醫院治療。

睡眠

新生兒每天要睡20小時左右,獲得足量的食物而又沒有消化問題的嬰兒,在二餐奶之間都在睡眠。為了培養良好習慣,應在每次喂完奶之後就讓寶寶睡覺。朱醫生介紹,新生兒睡覺的姿勢以仰睡或者側睡為宜,父母要注意更換其睡覺的姿勢,以防止新生兒的頭部變形。同時還應該注意光線亮度對新生兒視覺功能的影響,以免導致斜視。當嬰兒到4-7個月的時候自己會轉身,就會以最舒適的睡姿睡覺。新生兒入睡後會有局部肌肉抽動,尤其是手指或足指的微微顫動,俗稱"驚跳",這屬於正常現象,是新生兒神經係統功能還不夠完善引起的。但如果新生兒驚跳頻繁,並伴有尖叫、驚哭等現象,則應請醫生檢查。

吐奶

最初幾個月,大部分嬰兒喂奶後,常常會吐一、兩口奶,主要是由於嬰兒的胃容量少,而在吃奶的時候吸入許多空氣,在把氣體排出的同時吐奶,所以需要幫助寶寶把氣體排出。將寶寶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其背部直到吐出過多的空氣,或者扶著他坐在自己的大腿上,輕擦他的腹部。這樣就可以將其腹中多餘的空氣排出,以免其吐奶。

如果出現如下的嘔吐,則應該盡快看醫生:1、發熱,嘔吐呈噴射狀,煩躁不安。2、嘔吐物帶血。3、腹脹或者可見腹部蠕動波。4、便秘或生後未排胎糞。5、食欲減退、精神萎靡或有脫水表現(皮膚彈性差)。

第三章 新生兒感覺訓練

孩子降生到世界上,會感覺到許多變化:用肺呼吸,用嘴吃奶,用哭聲發表意見,用身體皮膚感受媽媽的愛撫。他們用感官把這些感覺信息不斷地傳遞到大腦中去,使感官-大腦-身體-行動逐步協調起來。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速訓練對孩子的心理發育非常重要,早期缺乏訓練會影響今後的學習能力。而零至三歲是對孩子進行感覺訓練的關鍵時期,家長要注意對孩子的六感(視、聽、嗅、味、觸、重力感)方麵的訓練。

對於一個月的孩子應該注意那些訓練呢?

運動能力

每次喂奶後,要將孩子豎抱,輕拍背部,預防吐奶。然後讓頭部直立幾秒鍾。在孩子空腹時,讓孩子趴在床上,逗引他抬頭,反複幾次。也可以把兩手放在孩子兩側,用大拇指卡在腋下,其餘手指托住頭部,把孩子豎起來,讓腳底接觸桌麵,孩子會做出踏步的動作。把手指放到孩子的手掌中,讓他緊握,並輕輕地拉。還要經常適當地搖抱孩子,總之不要整日把孩子放在床上不動。

感覺能力

拿一個紅球在孩子眼睛上方二十厘米處,上下左右慢慢移動,讓孩子的眼睛追隨紅球。用鈴鐺在距孩子頭部二十厘米處上下左右慢慢移動,訓練孩子的聽覺。也可給孩子聽輕音樂。用浸過乳汁的毛巾放在孩子頭部一側,孩子會轉過頭來聞。孩子睡醒後,要撫摸孩子的全身皮膚,並和孩子說悄悄話。二十天以後,可以把孩子抱出去進行空氣浴,可以在孩子兩頓奶之間喂一些煮熟的菜水,讓孩子品嚐豐富的味道,刺激味覺。

言語能力

經常對孩子說話,但不要聲音太大,因為新生兒的聽覺很脆弱,但也不能太安靜,或整天不理孩子。逗孩子笑,經常給孩子微笑的表情,注視孩子的眼睛。孩子發出咿呀的聲音時,要給孩子積極的回應,還要經常讓孩子適當地哭一哭。

行為能力

在孩子的床頭上部,掛一些可以搖動和發出聲音的玩具,讓孩子四肢隨之舞動。經常在孩子周圍走動,讓孩子追隨你。定時把大小便,並發出"嗯......"、"噓......"的聲音,形成條件反射。

第四章 寶寶糞便中的信號

顏色

寶寶出生24小時後,體內會排出一些黑綠色、粘稠的焦油狀物質,我們叫做"胎糞"。當寶寶還未出生,這些"胎糞"就已經存在於他的腸道內了。出生後,在他開始正常的消化之前,需要把這些物質先排出體外。一般這種黑綠色的胎糞,僅在寶寶出生的2-3天內出現。

寶寶進食後,他的消化係統慢慢適應他所吃的食物,大便也開始轉成棕綠色,半流體狀。要不了幾天,他就完全適應了,大便顏色轉成淡黃色或棕黃色,大便的性狀也開始逐漸變得比較幹,次數也由毫無規律(幾乎每塊尿布上都沾滿),逐漸變得有規律、有次數可循。

性狀

不同的寶寶每天大便次數會各不相同,而同一個寶寶每天、每次的大便也會發生一些變化,這些,你都可以不必太在意。因為,隨著寶寶的一天天長大,他的大便的次數會越來越少、性狀會越來越幹,顏色也會出現一些細微的變化。

次數也許你的寶寶在剛開始的幾天內,每天會有3--4次大便、甚至更多,但2周後,他的次數會一下減少到1天 1次或2天1次,這種改變是正常現象。

寶寶的大便可能會出現:鬆散不成形;夾有綠色;每次喂哺後馬上就拉;頭幾天裏次數多達6次。這些也都屬正常現象,你不必過於擔憂。

色淺量少

純母乳喂養的寶寶,會排出淺黃色大便,一般為糊狀或是比冰棋淋粘稠一些,沒有硬度,沒有氣味。吃母乳的寶寶很少便秘,寶寶幾乎能吸收母乳中的所有東西,遺棄的廢物很少。從這方麵也解釋了為什麼有時你的寶寶會3天才有1次大便。

需要注意的是:母親的食物結構會影響寶寶的大便,因此,要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十分辛辣的食品可能會擾亂他的消化。

奶粉喂養兒的大便量多色淺 奶粉喂養的寶寶,在他的消化功能穩定後排便次數會比較多,排出的量也偏多,大便的

質地也比母乳喂養的寶寶硬,顏色呈棕黃色且有異味。當然,你寶寶"的糞便有時會變得柔軟,像炒蛋一樣,但最常見的還是質地比較幹硬的大便,有時甚至夾有灰白色的奶斑。

需要注意的是:喂養小嬰兒的食具要嚴格消毒,以防細菌感染導致腹瀉。

大便的改變

隻要寶寶生長健康,體重不斷上升,吃得下、睡得香,你就沒有必要太在意他的大便顏色和性狀的變化。因為,大便顏色的變深、變淺,並不意味著寶寶有什麼問題;同樣,大便性狀發生略幹略稀的差異,也說明不了什麼問題。如果有時你為此擔心和焦慮,那麼還是請教醫生,以消除疑慮。總的來說,寶寶排便的次數和顏色發生變化並不預示著他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