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 3)

與保加利亞史前文明的起源問題密切相關的另一個問題是,這個地區的最早居民是當地的土著人還是外來移民?這些人在漫長的史前時期是在什麼樣的社會結構中生活的?

經過較長時間的考察分析,多數學者認為保加利亞人的祖先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從小亞細亞和希臘半島遷移過去的,他們以小股移民的方式散居在巴爾幹地區。保加利亞的最早居民以經營農業為生,但在石器時代手工業的生產就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從斯塔拉·紮戈拉城在石器時代的一個定居點遺址中,就發現了用不同顏色的海灘貝殼串連而成的項鏈和色彩斑斕的陶器製品,其產生年代約為公元前5500年。而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時,由於青銅時代冶煉業的出現促使手工業和采礦業生產獲得了重要的發展,整個地區的經濟、文化麵貌也出現了繁榮的景象。在公元前1200年後的數百年間,保加利亞古代社會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重要發展階段,即色雷斯人統治的民族部落時期。

在現今保加利亞西北部的瓦拉察一地發掘的色雷斯人部族首領的墓穴,向人們展示了當年色雷斯人的一些生活場景,它包括三外墓葬點,其中主要一處陵墓由兩間墓室組成,在前室入口處停放著一架裝飾豪畢的四輪馬車。引人注目的是,三匹拉車的馬連同銀製的馬具也成了殉葬品。在馬的骨骼旁邊還有一位女子的骨骼,肋骨間插有一把已生鏽的利矛,這顯然是當殉葬人反抗時有意加害的。主墓室內擺放著部族首領和他妻子的棺材。部族首領年為30歲,身上配有全副盔甲、短劍以及裝有70支箭鏃的箭筒。其中頭盔做工尤為精細,樣式也與隻露有兩眼的希臘式銅板頭盔不同,它依照人的五官位置雕刻成麵形圖案,甚至頭發、眉毛也清清楚楚。首領妻子的隨葬物品,其工藝精湛更是令人叫絕。其中金製的月桂樹葉花冠,恐怕隻有中國古代的皇後之冠可與之相比。但這位年約18歲的“王後”竟也死於非命,一把利刃深深地刺進了她的胸骨!據考古學家和曆史學家們考察,造成這種悲劇的原因是,色雷斯人部族實行一夫多妻製,首領或武士在預感到死神將至時,命令族人殺死他們最寵愛的、也是最漂亮的一位妻子作為陪葬者。從這種非常荒謬和野蠻的規定中,人們也不難看到色雷斯人部落首領的權威性和父係氏族社會的某些特點。

奇怪的是,色雷斯人在保加利亞史前文化的舞台上做了一番頗有光彩、頗有建樹的曆史活動之後,卻不知何故地突然中斷了他們的英雄業績。有人猜測他們可能遷徙到歐洲其它地區去了。也有人推斷是外敵入侵戰禍所致。但這些說法都缺乏可信的證據。相比之下,倒是希臘大史學家希羅多德的意見,對探討這個問題有些啟發。他說:“色雷斯人是繼印度人之後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民族,如果他們由一人統治,或如果他們內部一致的話,那他們將攻無不克並無疑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民族。……但他們卻不能團結一致從而失去了這種可能性,這也是色雷斯人衰落的原因。”

保加利亞史前文化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目前仍在進行。僅瓦爾納一地發現的金製或銅製器物,已達2000多件。人們還在烏爾奇圖姆發現了歐洲大陸青銅時代最大的黃金儲地。許多考古學家認為一定還會有更大的奇跡出現,到那時人們也許才能夠對保加利亞史前文化成就在世界曆史上的地位做出準確的評價。

耶穌死而複生之謎

如果真有耶穌其人,那麼關於他的死,又是一個引起爭論的問題。據《聖經》、《新約》中的“四福音書”即《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記載,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後3天,重新複活,並一再在門徒麵前顯現,因此使四散的門徒重新鼓起勇氣,聚集起來,獲得了耶穌之死不是終結而是死而複活的信念。不過這樣說法自近代以來一再引起人們的疑惑,早在1835年,德國青年黑格爾派學者大衛·F·施特勞斯就在《耶穌傳》中指出:“耶穌之死的真實性,不可能從他被釘十字架這一方麵得到充分證明,而隻能從他之複活缺乏證明予以說明。說耶穌還繼續活著是沒有曆史資料可證明的,但如果認為他真的死了,那邊隻好把十字架之死認為是真的死了。”英國學者卡本特認為:“有關耶穌處死的情形,福音書的記述大都是為了顯示其如何在細節上都實現了《引日約》的預言。美國《聖經》文學專家萊肯指出:“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替人類贖罪的使命,是《新約》中福音故事的基礎,也是整部《新約》神學思想的基礎。”也有不少神學家和科學家用各種方法對意大利都靈大教堂的一塊墳布進行測試與檢驗考證(據說這塊墳布曾包過耶穌的屍體)是真是假,眾說紛紜。

不過,在20世紀出版的兩本書卻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他們都另辟捷徑,對耶穌的身世作出了標新立異的解釋。1982年英國德拉科特出版社出版的《聖族與聖杯》一書,由英國人H·林肯、美國人R·利以及新西蘭人M·貝京三人合作撰寫。作者曆經數年的實地考察及查閱了大批文獻資料後認為:耶酥並不是一個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救世主,而是一個覬覦以色列王位的猶太貴族,其娶了一個名叫瑪麗·瑪格達琳的女子為妻,並生有子女數人。因為參與貴族爭權鬥爭遭到失敗後,被迫流亡到高盧(法國古稱)。為了防備政敵的謀害,他將妻子兒女留在高盧,並捏造自己被判刑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故事,自己隻身潛返祖國。他的後代在高盧生活繁衍,並在公元5世紀時成為法蘭克人墨洛溫王朝的統治者。至公元11世紀末,耶穌的後裔參加了十字軍東征,創建耶路撒冷拉丁王國的戈德費魯瓦·布隆即為耶穌後裔,關於耶穌家族的血統就被稱為聖杯——血統,它的秘密一直由秘密教會錫安山隱修會所保存。中世紀乃至近現代的一些文化界名人如達·芬奇、波義耳、牛頓、諾迪埃、雨果、德彪西、科克托等人都曾是該地首領,甚至戴高樂也是該會成員。錫安山隱修會禁止普通教徒了解耶穌家族的秘密。作者甚至聲稱懸掛於天主教堂的聖母像,並非耶穌母親之像,而是其妻瑪麗·瑪格達琳的畫像。此書所披露的耶穌身世轟動了歐美,被西方書評界稱之為“20世紀最有爭議的著作”。該書至1986年便已連續印行了6版,仍暢銷不衰。

與前書天方夜譚式的奇論不同的是,一位年輕的德國學者H·凱斯頓在1983年寫出了《耶穌印度》一書,提出了一種值得重視的說法。該書是作者自1973~1983年間數次在東方(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度)遊曆、考察和研究的結果。作者認為,耶穌在幼時為躲避羅馬行省希律王的迫害,逃到了埃及的亞曆山大城,並在那裏學習佛教教義,12歲以後又到印度繼續深造,10年以後(約公元6年)才重返故鄉以色列,自稱拿撒勒人耶穌,並從事創立基督教及傳教活動,引起了羅馬統治者的恐慌,後被總督彼拉多逮捕,判處受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刑罰。當耶穌被釘上十字架之後,受盡了折磨,為了營救他,有人暗中在送給他喝的酸酒中投放了麻醉藥物,造成了耶穌假死(如同莎翁劇作《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朱麗葉假死的情節一般。而耶穌時代的猶太人深諳此道)。後由富商約塞夫買通了當局和行刑者,得到了耶穌“屍體”,並用解毒藥拯救了他的生命,使其得以“複活”。耶穌治好傷病之後,曾多次在其門徒麵前“顯現”。此後便在敘利亞、波斯、土耳其一帶秘密傳教,直到16年之後,攜其母親一起到印度克什米爾定居,以“約茲·亞薩夫”之名著稱。據說曾到北印度、中國新疆等他講道授經。以年逾八旬的高齡在克什米爾的斯利那加善終。至今斯利那加舊城中央仍保存耶穌的陵墓,名為“先知約茲·亞薩夫之墓”。每年還迎來成百上千的香客朝聖。

爭論了2000年,仍是耶穌的同時代人所提出的一個問題:那穌是否真的死後又複活過來?

沙皇的未解之謎

亞曆山大一世是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的第13位沙皇,後人稱他為“神秘沙皇”、“北方的斯芬克斯”。他統治的時間盡管不長,卻給後世留下許多未解之謎。

亞曆山大一世的父親保羅是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與情夫薩爾蒂柯夫一夜風流後的產物。保羅出生後,女皇就對這個不該出生的兒子極其冷淡。保羅成人後,母子關係更加緊張,相互都避免在公開場合見麵。孫子出生後,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身上的母性突然複蘇,給了他連自己兒子保羅都沒有得到過的母愛,百忙之中還親自製定詳細的培養計劃。她認定這個新生兒將取代保羅成為真正的皇位繼承人,因此她親自為孫子取名為亞曆山大,希望他將來有俄國古代名君亞曆山大·涅夫斯基的性格和功業。

亞曆山大長大後,逐漸察覺到父親與祖母間的嚴重不和,從而被迫在兩人之間周旋。他很清楚,頭戴皇冠的祖母可以給他一切,所以他努力討取祖母的歡心,常常以自己的聰明和機智博得祖母的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