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專家統計,一見鍾情的婚姻成功率僅10%。同時,閃婚也不符合婚姻的基本規律,愛是婚姻的基石,愛需要雙方深入了解。閃婚會使這種足夠的了解打折。目前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快餐式的愛情和婚姻會將婚姻家庭卷入缺乏理性的漩渦。閃婚已經導致“短高快”(認識時間短、激情高、離婚快)婚姻產生,這說明閃婚的支點不穩固。婚姻的成功和穩定,需要感性、理性雙軌發展,愛情列車才能行駛得穩定持久。
“畢婚族”,別拿婚姻賭明天
草率結婚必將帶來苦果。有可能是先加入“畢婚族”,接下來就要加入“離婚族”。
失戀總在畢業時,對大學生來說是普遍現象,但近年來,不少大學生戀人卻選擇了另一條路——“一畢業就結婚”。這些從象牙塔裏走出來的“畢婚族”引起了社會的好奇與關注。電視劇《奮鬥》的熱播,更是讓畢婚族備受矚目,劇中向南和楊曉芸這對“80後”為了浪漫和虛榮而“閃電”結婚,開始了跌跌撞撞的婚姻生活。
80後畢婚族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在大學期間相戀,畢業時不願天各一方,畢業就結婚,“跟著感情走”;另一類是畢業時,一方找到經濟基礎牢靠的“另一半”,在就業形勢嚴峻的當下先建立穩固的“後方大本營”,從而轉移、釋放畢業時的就業壓力。
經過了4年的愛情長跑,曹陽和龔寧決定在畢業後馬上結婚。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在父母眼中仍然是兩個沒長大的孩子,結婚的一切細節幾乎全部由父母操辦。他們所要做的就是登記、拍照,穿上禮服舉行婚禮。
婚後生活對這小兩口來說既新鮮又甜蜜,完全沉浸在愛河中的他們幾乎忘記了人間煙火。日子一天天過去,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漸漸增多:龔寧先找到了工作,於是每天她準備出門上班的時候,曹陽還在呼呼大睡;在學校時曹陽的自理能力就比較差,這使得龔寧不得不在每天下班後還要拖著疲憊的身體收拾屋子。好在倆人的夥食暫時還能夠由雙方父母提供,否則他們的生活真會難以繼續。
有跡象顯示,像曹陽和龔寧這樣剛從象牙塔裏走出來的畢婚族越來越多了,其中女生占絕對主力。
熱播電視劇《奮鬥》中有這樣一句台詞:“我是你的丈夫向南,我就是你的錢包,我就是你生活舒坦的工具,為了你的幸福,我時刻準備著!”這或許也是一些女孩子倉促畢婚的原因。
但是,畢婚可能產生負麵影響:如經濟不獨立,生活能力差,難以協調各種關係,難以實現角色的轉變等。這些問題往往會造成婚後夫妻關係緊張,再加上大多數畢婚族要依靠雙方父母在經濟上的支持,兩邊的父母就更容易介入子女婚姻,也更容易造成家庭矛盾加劇。
2008年,李昊和潘莉雙雙大學畢業。他們沒有急於找工作,而是悄悄地操辦起了婚事。
由於兩個人都在外地上的大學,舉辦婚禮時來參加的同學沒幾個。又因為尚未工作,自然也沒有同事。他們的婚禮,除了長輩的祝福,多少顯得有些清淡。不過,兩個人卻特別滿意這樣的狀態。
能夠一畢業就結婚,首先是家境不錯,父母支持。他們在大學時代就已經見過雙方父母,得到了家長認可。李昊是家裏的獨子,奶奶整天盼著他趕緊娶個媳婦,最好能趕緊生個重孫子讓她抱抱。而潘莉的父母也很喜歡李昊,他嘴甜,又勤快,很能籠絡嶽父母。
畢業後的第二個月,他們的婚禮就舉行了。沒有多少人參加,他們也不喜歡把婚禮搞得很盛大的樣子。兩個人隻去三亞遊玩了十幾天,李昊就接到錄用單位的通知,讓他盡快報到。潘莉也不斷接洽麵試,卻一直沒能定下來。原因自然是因為家裏已經有了頂梁柱,她選工作的時候就可以全憑自己喜歡,不必再為了生計勉強。
22歲以後的年輕人已是能承擔社會責任的成年人了,結婚是自己的選擇,很多情況下別人並不好做任何評價,畢竟“鞋好不好,隻有自己的腳知道”。但感情到了可以結婚的程度,而且其他現實條件也比較成熟的畢婚族,才是一種比較理想、適合婚姻的狀態。如果出於對婚姻的渴望和好奇,或是像少部分年輕人那樣存在比較功利的心態,把婚姻作為一種依靠,依靠對方減少壓力,則是對婚姻不負責任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