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查閱自家府邸中的一些藏書,張宏知道,廣西之地少數民族眾多,而這些民族的首領土司不但恣意虐殺本族百姓,還往往騷擾劫掠漢人,可謂為禍一方,因而明清兩代朝廷皆推行改土歸流之策,即廢除土司,由官府委任流官,這本是一項利國利民之仁政,無論於少數民族亦或是漢族都是有益無害,隻是其最終往往仍舊不了了之。
如此良策推行失敗之因也非常簡單,這個時代的少數民族對漢族本就懷有極大的恐懼,而朝廷所派之漢官大多又是貪婪無能之輩,他們一到任職之地便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如此一來,被朝廷世襲之位的土司首領隻需隨意煽動便能激起暴亂,長此以往,朝廷不但威望掃地,日後再想要收編這些部落也就同樣變得難上加難。
“民團與朝廷不一樣,我們進山那會分田地,打地主早就將那些土司首領一並驅逐了,如果此時改土歸流,應該沒理由會引起大家的反抗。”張宏不斷地在安慰著自己,不錯,他的確很讚同文件中關於設立縣,州,府的這條提議,但這並不代表自己就能立刻這麼實施,在紫荊山區之中,少數民族占據了總人口的十之三四,若稍有不慎,便會引來彌天大禍。
“不可能發生暴亂的,少數民族也是人,他們也隻不過是想要過好的生活,而且,民團早晚都得這麼做。”此刻的張宏也算是殺伐果斷之人,沉默半響,他最終咬了咬牙,提筆批準了文件中的改土歸流之議,不過與此同時,提議的最後也被加上了這麼一句話:
“各部落山寨從此雖不設土司首領,但流官任由本族之人推舉,擔任,內部之事民團概不幹涉,隻是其徭役,賦稅等事皆與漢人一般受上級節製,不可違反。”
放下手中的筆,此刻的張宏頓時覺得心中一鬆,他實在是沒想到,這義軍起事剛不久便已經碰上了民族問題,不過好在自己對後世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有著一定的了解,這才能舉重若輕地消弭了這道當下並不明顯的裂痕,如此政策再加上之前的土地分配,這紫荊山區中的基礎政權也算是已經建立起來了。
“來人,將這些方案立刻送至各地實施,不得有誤。”諸多念頭從張宏的心頭閃過,在微微有些得意之下,他中氣十足地向著外麵大喊了一句。
隨後的半個月裏,這一政權建設的方案在民團的往來驛遞之下很快傳遍了整個紫荊山區,而事情的發展也正如同張宏所期望的那樣一帆風順,得到了土地的農民不分民族,無論親疏全都一如既往地支持著起義軍,於是乎,在極短的時間裏,方案上的所有設想全都得到了執行和落實。